道教在东汉顺帝时,天师张道陵创教之初,奉老子为祖师,称教主。以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为圣经,以老子所说的〔道〕与〔德〕为最根本的信仰。道教为什么要以〔道〕名教呢?就是因为道教徒对老子之道,一要研究、二要信仰、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所以《典论》中说:道士者,要〔以道为事〕。
气和〕。
〔柔弱〕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认为〔柔弱〕就是〔道〕的作用。〔柔弱胜刚强,守柔曰强〕的主张,成为老子重要的人生观。道教吸取这一思想,衍化为修道长生和应世接物的修行观念及方法。在修养方法上,要做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从物理上来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就人的生理观象而言:〔人之生也柔弱,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从而提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认为:柔弱克刚,弱能胜强,是以辩证方法来说明其〔柔弱〕的功用和〔刚强〕的弊害之道理。
〔不争〕
是道教教义内容之一。也是道教徒对待社会人生的基本态度。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认为:人的一切作为都应当顺乎自然,要能做到:一要能利益万物;二要大令无私;三要甘处卑下;四要不与人争;五要心胸远博;六要言而有信;七要应时而动;八要善于治国;九要有办事之才;这就是老子在处世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准则。认为圣人应效法天道,长育万物,自然无为,而不强求争功夺利,如此才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提倡:〔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想尔注》告诫说:〔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双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强调圣人不与俗争。道教讲求的不争并非是束手徒置,万事无所作为;而是不与世人争俗世的功名利禄,贪求财色等,对于合乎天 道自然运行法则的事,则要尽力而行,以彰显〔天理〕。认为天地万物以及为人处世都要顺乎〔天理〕而不能强求。《云笈七签》中说:〔与进争之者晶,与人争之者亡〕。修道者若能争此不争者,就达到了道教的〔不争〕的教义要求。
〔抱一〕
是道教教义的重要概念。〔抱一〕也称〔守一〕。《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又云:天得一以清,地德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
为天下贞。〔抱一〕是道教中基本的修养工夫,简单地说,就是在静坐的时候要做到〔神气混然〕的境地,所以说〔一〕就是〔混然一气〕的意思。《五厨经》云:〔一气和太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在〔一氯和太和〕注中说:〔一气者,妙本冲用,所谓元气也。冲用在天为阳和,在地为阴和,交合为泰和也,则人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道教教理教义(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