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保障概论(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梦离醒悟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综合而言,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在理论界已经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指导。然而,当前我 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均等、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实要求我们仍需重视农 村社保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仍需加强和进一步深 化。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城乡收入差距为视域来进一步探讨我国农 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为指导,吸收并借鉴国 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做法,提出完善当前我国农村- 12 -

就会完全瓦解”。从而,全体工人成为生活富裕的人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 富和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论的提出及实践上,关于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理论将在下面用专门一节加以论述。

第二节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变化,我 国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逐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理论,并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是对转型 期收入分配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

(1)20 世纪 80 年代的“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理论。 1987 年 10 月,在党的十三大报告全文中,首次正式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 为补充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党的十三大报告指明了除按劳分配外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 必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息、股息、投资所得等非劳动所得在公民收 入的比重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按劳分 配的单一分配体制,吸纳其他分配方式作为补充。党的十三大关于我国分配机制的论述, 是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首次确认了非劳动所得的合法性,从而实现了收入 分配方式的非劳动性和多样性,间接承认了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推动了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社会保障概论(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社会保障概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20908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