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血压患者怎样合理用药
作者:曹玉祥
来源:《科学养生》2009年第01期
高血压病可通过药物得到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能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降压药物都对患者有好处。如果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使每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发挥出最佳作用,避免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这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那么,高血压患者应如何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病防治专家、主任医师余振球教授。
余教授首先介绍高血压药物评价标准问题。他说,评价并选出确切又无明显副作用,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降压药物,这是每位患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临床,评价标准如下: 1.能增加冠状动脉储备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降低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的作用。其他能增加冠状动脉储备功能的药物有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 2.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目前已被实践证实的能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
3.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与减少肥胖。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有人群重叠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为血浆胰岛素浓度增加而敏感性下降。所以,研究药物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有重要意义。
4.不产生不利的血脂、血糖变化。血糖升高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均是冠心病的易发因素。因此,作为降压药物,最好不伴有上述血糖、血脂代谢改变。目前降压药对代谢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
另外,要求降压药物无严重副作用,利于长期应用,利于保护和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那么,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合理用药呢?余教授指出,首先要做到按照血压波动规律服药。研究证明,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者,24小时血压是有波动的,即早起6~8点为第一个高峰;之后血压开始下降,12点至下午2点为白天的低谷;然后血压又开始上升,在下午5~8点为血压最高峰;此后血压开始下降,在夜里 0~2点为全天最低点。根据这种波动规律,应在早起6点服药,既能使第一个高峰的血压降至正常,又能保护心脏。如果是短效降压药物,建议每天用3次,服用时间分别是6点、12点和下午5点,这样能使波动的血压平稳下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