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总学时 72 学分 4 水污染控制工程 理论学时 72 课程编号 4112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实验学时 0 实践学时 0 预修课程 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 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 水污染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介绍污水的性质、来源、水质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污水物理、化学及课程简介 生物处理工艺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将污(200字左右) 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理论、原理和工艺技术设计计算紧密结合,并对常见的处理工艺进行系统化介绍,使学生对不同水质的水处理理论及方法有全面整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具体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分析、水污染治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以及开展水污染控制的科学研究能力,以期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水环境保护人才。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7和11。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章节内容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污水的物理处理 污水的化学处理 污水的吸附、离子交换、萃取和膜处理 污水的好氧处理(一)——活性污泥法 污水的好氧处理(二)——生物膜法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讲课 4 12 4 4 16 8 8 8 实验 0 0 0 0 0 0 0 0 实践 0 0 0 0 0 0 0 0 合计 4 12 4 4 16 8 8 8 第九章 第十章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合计 4 4 72 0 0 4 4 72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污水水质出路 第一节 污水水质 1. 污水物理性指标 2. 污水的化学性指标 3. 污水生物性指标
习题要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表征意义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1. 水体的自净作用
2. 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习题要点:水体自净的机理、影响因素 第三节 污水出路 1. 排放水体及其限制 2. 污水回用
习题要点:污水的最终出路与出水水质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污水水质指标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目前污水最终去向及其对水质的要求;
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自净的机理;
掌握几种常用水质指标的定义和的表征意义。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一节 格栅、筛网和过滤 1. 格栅的作用及种类 2. 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3. 筛网 4. 过滤
习题要点:格栅的设计与计算过程 第二节 沉淀理论 1. 沉淀类型
2. 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3.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习题要点:自由沉淀理论 第三节 沉砂池 1. 平流沉砂池 2. 曝气沉砂池
习题要点:曝气沉砂池的曝气作用 第四节 沉淀池
1. 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几参数 2. 平流式沉淀池 3. 竖流式沉淀池 4. 辐流式沉淀池 5. 斜流沉淀池
6. 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习题要点:各种沉淀池之间的优缺点比较 第五节 隔油和破乳
1. 含油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2. 隔油池
3. 乳化油和破乳方法 习题要点:隔油池的设计要点 第六节 浮上法 1. 浮上法类型
2. 加压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 3. 加压溶气气浮系统组成及设计
习题要点:加压溶气气浮的原理和设计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自由沉淀理论及其应用,加压溶气气浮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种污水物理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理解自由沉淀理论,几种沉淀池之间的优缺点比较;
掌握格栅、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和加压气浮池的设计要点。
第三章 污水的化学处理 第一节 化学混凝法 1. 混凝原理
2. 常用混凝剂和助凝剂 3.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4. 混凝设备
习题要点:混凝原理,主要混凝药剂的使用条件和环境要求 第二节 中和法和化学沉淀 1. 中和法 2. 化学沉淀法
习题要点:中和酸碱平衡理论,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第三节 氧化还原法 1. 常用氧化工艺及应用 2. 常用还原工艺及应用 3. 置换法
本章重点、难点:混凝机理、混凝药剂的类型及其具体应用要求,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化学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
理解几种混凝机理及其对实际混凝效果的影响
掌握主要混凝药剂的使用条件和环境要求,化学沉淀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污水的吸附、离子交换、萃取法和膜处理 第一节 吸附法
1. 吸附原理与影响吸附的因素 2. 吸附剂和吸附工艺设备 3. 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