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班别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授课人 课时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时间 教具 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 学 过 程 二次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备课 交流讨论并回答。 (一)引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阅读学习目标。 各组交流预习情况,不能解决 的问题师生讨论后完成。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 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 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 1、学习目标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 1
各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观察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 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小组进行实验,选代表台前展 示,并讲解说明,得出结论。 其他组质疑。 [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 断升高. [生乙]B时刻为固态,C时刻(四)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生丁]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 [生戊]EF段为液态,温度下 降 [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 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 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 间下降. 交流讨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指导巡视。选出最佳方案。 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课本图4.2—4和图4.2—5.思考想想议议 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 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 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点拨,引导。 ; 2
、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AB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BC段是 态,物体 ,温度 :CD段是 态,物体 ,温度 ; B点物体是 态,C点是 态.(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 1、“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2、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为什么? 3、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板 书 设 计 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巩 固 练 习 作 业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 校 检 查 记 实 3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