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23.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3 4:07: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促进公平 11.(2017·德州学业考)国家为贫困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12年免费义务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受教育权、教育公平。公平是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弱势群体平等享有受教育权有利于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该题的观点正确。 答案: (2017·德州业学考) 判断:正确. 理由: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彰显了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3)2017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年内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市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据此有人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判断: 理由: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平,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东营市年内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市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社会,因此此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可结合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和实现这一举措的意义回答。 答案: (2017·东营业学考) 截至2016年底,全国30个省份均已出台各自的户籍改革方案,全部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改称为“居民”。对这一做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消除身份歧视 B.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C.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D.消除了城乡差别 【解析】选D。本题考查公平正义、协调发展。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部取消户口性质区分的的重要意义认识和理解。取消户口性质区分,统一改称“居民”,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消除身份歧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A、B、C的说法均是正确的;D项“消除城乡差别”夸大了这一做法的作用,不符合实际情况。 15.国务院2016年8月17日发布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刚要》指出,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这一规定( ) ①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②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2017·烟台业学考) (2017·临沂业学考)

③说明了只要保证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国家的未来就有希望 ④彰显了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受教育、教育公平 。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彰显了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①②④均是正确的;③的说法太绝对。 2017年政府报告指出:今年将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保障城乡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②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③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教育不均衡现象 ④有利于城乡学生享受更多教育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实现教育公平是国家为每个社会公民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题干描述的举措,有利于保障城乡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城乡学生享受更多教育资源,①②④正确,③太绝对。 5月下旬,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对全国各县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存在违规择校、重点校或重点班等问题,实行一票否决。这一举措最有助于( ) A.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保护公民受教育权 D.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公平,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一旦发现违规择校、重点校或重点班等问题,实行一标否决”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 A项正确,B、C、D三项未体现。 1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此举( ) ①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②能够迅速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③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④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法律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国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公平正义,有利于推动

(2017·白银中考) (2017·连云中港考) (2017·安徽业学考)

社会进步,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体现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①③正确;②观点太绝对;④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不属于法律。 (2017·济南业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等,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为残疾儿童、青少年制定的帮扶政策可以选出①②④是正确的。③国家不能保证所有残疾学生接受高中教育。 11.李克强总理有过这样的比喻:政府的职责就是管好两个灯。一个是路灯,另一个是红绿灯。管好路灯,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所有人照路;管好红绿灯,就是要讲规则。李克强总理的比喻说明(A) ① 公平公正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公平就是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③ 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遵守社会规则与程序都是十分重要的 ④要积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制度、规则、公平和公正,主要考查学生对制度、规则、公平和公正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②“公平就是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观点绝对,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①③④都有其合理性,点出了公平公正的意义,A正确。 2017年,承载过太多青春和梦想、见证过太多欢笑与泪水的高考走到恢复40周年的历史节点。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广大学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国家恢复高考制度( ) A.积极维护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 B.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 C.满足了公民接受教育的一切需求 D.为公民的发展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平。公民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学到本领,从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光和热,正是高考制度给公民的发展提供了公平发展的机会,D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国家恢复高考与改革开放没有关系,B错误;C中“一切要求”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2017福建)7.从2017年春季开学起,全国城乡统一实施“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贴生活费”的政策。这针对发展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是( ) ①促进教育公平 ②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

学考) (2017·郴州学业考) (2017·黄石业学考)

③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④提高城乡办学质量的唯一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容.题干中国务院两免一补的决定,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的受教育权提供了保障,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所以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④选项太绝对,排除. 故选A. 维护正义 5.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 ) (2017 ①保障民众的见义勇为行为不被讹诈,给行善打下法理基础 ②从制度上打消公众对见义勇为可能遭遇风险的后顾之忧 ③鼓励人们见义勇为,遇到需要救助的情况该出手时就出手 ④彻底解决“扶不起、救不起”这一长期难以解决的社会难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的规定内容,对见义勇为这一善举防止被讹诈提供了法律依据,解除了公民见义勇为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德州业学考) (2017 【解析】选A。本题考查公平正义。面向残疾人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做法维护了残疾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①②说法正确;③材料未体现;④夸大了这一措施的作用,与事实不符。

·舟山业学考)

2017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23.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etb70qhiw25ui718xfz9x6b742s6901dy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