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月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号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位 封座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号
不场第I卷(选择题)
考
一、选择题组
订 港航服务业是指服务于港口和航运的服务业。下图示意港航服务业分类及价值链分布(a)和城 市尺度下港行服务业的圈层结构(b)。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装 号证考准 只 卷
名1.港航服务业分类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 ) 姓 A. 设计与管理服务 B. 修理与技术服务 此 C. 运输与仓储服务 D. 无法确定
2.设计与管理服务集中分布在图 (b)中的(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级班
3.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 A. 1965-1975 B. 1975-1985 C. 1985-1995 D. 1995-2005
4.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 A. 暖湿 B. 暖干 C. 冷湿 D. 冷干 5.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 A. 粮食单产增加 B. 地表径流减少 C. 土壤趋于干旱 D. 风力侵蚀加强
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 ) A. abcd B. badc C. cdab D. dacb
7.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堆积作用强烈 B. 侵蚀作用强烈 C. 山洪暴发频繁 D. 河流改道频繁 8.与P处相比,T处沉积物( ) A. 土壤更肥 B. 粒径更小 C. 地势更高 D. 年代更老
我国某农户在自家菜地进行蔬菜的天然种植。下图示意该农户部分蔬菜种植的活动安排。读
9.该农户可能位于( )
A. 拉萨 B. 长春 C. 福州 D. 郑州
10.蔬菜育苗后进行移栽时,生命力较弱。该农户移栽茄子幼苗成活率最高的时段是( ) A. 晴天上午 B. 晴天傍晚 C. 阴天上午 D. 阴天傍晚
11.该农户的胡萝卜生长期间,当地现象可信的是( ) A. 盛行南风 B. 月温渐低 C. 日出东南 D. 白昼渐短
下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图中①与②相比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A. 战争 B. 疾病 C. 生活水平差 D. 老年人口多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 环境人口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 C. 环境承载力 D. 土地承载力 15.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 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 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 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16.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
图回答下面小题。
B. 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 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 D.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 甲、丙 B. 乙、丁 C. 丙、丁 D. 甲、丁 18.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是我国某铁路枢纽某年各月旅客流量统计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旅客流量最大月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 ) A. 山区与平原之间 B. 乡村与城市之间 C. 内地与边疆之间 D. 南方与北方之间 20.诱发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历史文化 B. 政治、经济 C. 生态环境 D. 自然灾害
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1.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 OA B. OB C. OC D. OD
22.O处最可能是( )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2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5.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B. 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 C. 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D. 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26.下列选项中,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 ) A. 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 B.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 C. 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D. 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
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