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 23:06: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

一、 名词解释 1. 财产税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财产税具有税源 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 城镇土地使用税

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定额幅度税率,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的年应纳税额。 3. 房产税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 种财产税。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 种。与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4. 耕地占用税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规定税收一次性定额征收的税种,属于对特定土地资源占用课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6. 流转税

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5. 契税

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7. 印花税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印花税的税率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8. 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为 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劳务税。

9. 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应含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 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

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 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3. 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4.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当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

(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2)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3)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5. 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6. 科斯定理的涵义。

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7. 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8. 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9. 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

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 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10. 社会保险的项目。

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第一,养老保险;第二,失业保险;第三,医疗保险;第四,工伤保险;第五,生育保险。

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13. 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

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三个:(1)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以法人居民的公司总机构所在国为判定标准;(2)注册所在地标准,即按照某国的法律规定,在该国登记注册的公司即为该国的居民;(3)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即以公司的实际控制管理中心所在国为标准,判定该法人为该国的居民。

14. 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

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三、论述题

1. 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政府并不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 在:

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

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指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对政府经济政策作出反应,或者其行为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效。 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是指在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

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4)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

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2. 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政府在选择公共定价标准后,具体可采用以下定价方法:

1)单一定价法。即根据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个单位价格收费的方法。如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

2)二部定价法。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成本,按其构成可分为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资本成本是该公共设施在建造时的成本,属固定成本;经营成本是指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属变动成本,也就是说,经营成本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二部定价法就是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公共电话系统的使用者,每个月需缴纳固定数额的月租费,还要根据通话次数收使用费。

3)高峰负荷定价法。有一部分公共设施在使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存在集中使用的高峰

期,在此期间,存在资源配置的拥挤成本问题,而其他时间设施可能不完全充分利用。对这类设施,采用二部定价的基础上,在使用高峰期再加收部分费用,以缓解高峰期供给紧张状况,均衡资源有效配置。如对在用电高峰期的电力消耗加收一定费用;对在车流高峰期通过某一高速公路路段的车辆,提高收费标准等。

3. 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搜索更多关于: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的文档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16ji1qnpl423gj8fm5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