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四):科学探究【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4 21:33: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四):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明→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科学有关的问题。(2)能从科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 建立假设

(1)能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2)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设计实验方案】

(1)明确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实验方案。(2)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需要的装置与器材。(3)认识到制定计划的作用。

1

【收集事实证据】

(1) 能用不同方式收集实验数据。

(2)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的意义。 (3) 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求平均值) 表格和图象等是很好的记录方式 【检验假设】

(1)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2)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

(3)认识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是必不可少的。 【交 流】

(1)能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2)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3)有合作精神。

(4)认识到必须有交流与合作的乐趣。 二、控制变量法

1. 对照实验:

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2. 设计原则: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例1、一天饭后,小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杯中所剩水量 布块所含水量 涤纶 最多 最少 麻 较少 较多 棉 最少 最多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2

例2、小科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她产生了一个疑问: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⑴她猜想:泡泡的产生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她设计并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液体 管子直径(㎜) 泡泡产生的情况 3 容易 5 较易 肥皂泡 10 较难 20 难 50 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对此问题,请你另外提出一种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 A. B间的距离_______而BC间的距离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蚊子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幼虫,人们常可看到幼虫浮到水面的现象。

(1)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实验,你认为下列各种假说可能正确的 ( )

A. 幼虫需要光线 B. 幼虫需要氧气 C.幼虫要找蚊妈妈吃食物 D.以上都是 (2)科学家在探究自然界奥秘时,第一步一般是 ( ) A. 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 D. 仔细观察 (3)小明对“幼虫为何要浮在水面上”这个问题,提出“幼虫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假设。为检验此假设而设计的下列实验装置,较合适的是 ( )

选项 A 烧杯 甲 乙 水量/ml 400 300 3

幼虫/只 20大 20小 光线 光照 黑暗 温度/℃ 28 20

B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400 400 300 300 300 400 20大 20大 10大、10小 10大、10小 20小 20小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光照 28 28 20 28 28 28 C D

1、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B.胶头滴管出的果汁的滴数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D.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2、小丽看到一瓶无色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她认为可能是氧气。于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设计实验 B.交流反思 C.猜想假设 D.提出问题 3、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实验探究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作出结论

4、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是令中国人心痛的艺术珍品。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5、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A B

问题 火焰为什么向上?

对问题的解答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

4

变色情况

C D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

A.A B.B C.CD.D

6、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小明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制定计划 D.交流与表达

7、在探究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后,同学们提出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的猜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形状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B.在材料不同的两个杯子中装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C.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温度不同其他都相同的水,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D.只要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无所谓,观察能放入的回形针的数量

8、小军周六在家烧水时,发现在火焰大小相同时,用同一个水壶,将一壶水烧开与将半壶水烧开,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此现象,善于探究的小军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你认为最具有探究价值又易于探究的问題是( )

A.为什么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所用的时间多? B.烧开水所用时间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C.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D.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9、某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的伽利略

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A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序 温度t(℃) 1 17 2 19 25.0 3 21 19.8 4 23 14.6 5 25 9.4 6 27 4.2 水柱高度h(厘米) 30.2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得: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__________ 原理工作的。 (3)你觉得要提高“伽利略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四):科学探究【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8l8r6mqr02xc786b4a94zk8m0hvru00rv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