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项技术要求
1、坡改梯流程
1)在准备坡改梯区域,在其正中(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从上到下划一条中轴线;
2)根据梯田断面设计的田面斜宽,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田的特点; 3)从各台梯田的基点出发,用水准仪向左右两段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施工线:
4)如地形复杂处,可据大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有的为保持田面等宽,需适当调整埂线位置。
5)在同一田面进行挖填方平衡,将挖方区域的土运至填方区域,逐台处理,以节省工效;
6)田面平整后,检查田面是否达到水平,本项目田面设计纵坡比降为1/300,便于梯田的排水;
7)田背面布置背沟,便于排水。 2、一般水田整理工程: 1)田埂修筑
对挖方区田埂修筑,施工方法为开挖后将田埂清理至要求的断面,其表面用两人拉夯板从上到下进行坡面夯实。后清理灌排两用渠。对填方区的田埂,按设计断面采用人工堆砌,每20㎝厚用振动夯板夯实,并用人工修砌。由于是大面积作业,基底处理、开挖平整、田埂堆砌、夯实可以进行流水施工作业。
2)淤泥开挖
淤泥采用人工开挖,人工转运。开挖转运用工具为农用工具。 3)土方开挖
对有条件地段的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转运采用挖掘机转运一次或两次。
4)施工程序
根据原地面坡度确定田面宽、田埂高→对设计田埂进行现场放线→对田埂原地面进行平整夯实→人工开挖淤泥并部分转移平整(机械开挖土方并转运)→堆砌田埂→夯实→修整田埂。
5)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为农用工具、振动夯板、人力夯板、挖掘机。 6)施工要求
(1)田面线的坡度及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2)田埂底用振动夯实后才能填筑。 (3)田埂的坡度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7)质量要求
(1)田埂按20cm一层夯实。
(2)田埂的线型顺直,坡面顺直,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3)取土后的场地平整,并按要求翻松。 3、宅基地整理工程:
为保证有足够的土地整理面积,达到新增耕地的要求,而进行废弃宅基地整理工程。
1)先将废弃宅基地上的杂草、杂竹、杂树砍掉,并除根。 2)在拆除现有废弃建筑,并将埋入土内的石料、建渣清除干净,能利用的尽量二次利用,运至项目区整治的道路上用作填方材料用。
3)用机械将地深挖0.5米,并平整和捣碎。 4)制埂,制土石混合埂,作法同坡改梯工程。 4、耕作层地力保持:
为了确保耕地质量,要保持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层和耕作层厚度及其它理化指标。当耕地土层较薄时,需通过就地深耕松土、下层松动爆破或客土,增厚土层;土地平整施工中,必须通过剥离、还原耕作层来保护耕作
土,确保耕作层不破坏、不流失、不填埋。平整后的耕地要求达到以下标准:
土层:土层厚度不低于40cm,土壤无污染。
耕作层:耕作层厚度不低于25cm,基本无砾石,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0g/kg或保持耕地原有有机质含量,pa值在5.0-8.5之间或保持耕地原有pH值。
土壤质地
耕作层土壤质地较好,以砂壤至壤土为佳,表土疏松,土壤通气性好,心土紧实,保水保肥。
耕作层土培肥
开展土地平整时,为保持原有土地肥力,必须通过剥离、还原耕作层,来保护原有耕作层表土。 主要方法是:
新开发整理出的耕地应实施改良土壤措施,如施用秸秆、农家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透水、通气、保水性能;耕作层浅薄的田块应逐年深翻,以改良土壤。 三、农田水利工程 (一)灌渠
整治灌溉渠,采用采用能承压的PE波纹管。 (二)整治山坪塘
1、挖淤泥:挖淤泥处理施工流程:建立抽水泵站——抽水——砖渣挤淤——挖淤泥——块石垫层——回填土。
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找到水塘最近的排水检查井。然后根据水塘的水量及水深选择扬程和流量符合要求的潜水泵建立抽水泵站。派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操作手轮流值班将水溏的水抽致淤泥层,再由施工人员采用纵横网络排水沟将剩余的水尽量抽干。
将运到现场的砖渣用推土机循序渐进的挤压淤泥,同时配合抽水,直
至淤泥全部压住,并能确保具有满足15t载重车的承载力。再用履带式反铲配合自卸反斗车将淤泥砖渣混合物全部挖运,直至挖到原土。然后用人工将片石分层铺到设计高度,在铺片石过程中要注意密实和稳定。 最后将外购的干土用推土机按30cm一层分层摊铺,并检整,用夯实机进行加压。通过环刀法检测,达到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土方回填。
2、溢洪道为现浇C15砼底板,侧墙用浆砌条石衬砌;放水设备为现浇C15砼,底部应根据实际情况,用浆砌条石作垫层。
3、M7.5浆砌条石材料 a、砌石料
砌石体的石料采自料场,砌石材质应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用于表面的石材应色泽均匀。石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b、砂、砾石
砂和砾石的质量应符合规定。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采用的砂料,要求粒径为0.15mm-5mm,细度模数为2.5-3.0砌筑毛石砂浆的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mm;砌筑料石的砂,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小骨料混凝土二级配,砾石粒径为5-20mm及20-40mm。 c、水泥和水
砌筑工程采用的水泥品种和标号应符合本技术条款有关规定,到货的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存,受潮湿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
应按有关规定的用水质量标准,拌制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 d、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和施工和易性要求,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承包人需要改变胶凝配料的配合比时,应重新试验,并报送监理人批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