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把脉高考演练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4 9:23: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优化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把脉高考 演练提升

考向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回答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K岛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故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注意题中关键信息:火山爆发而植被消失,4年后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同为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此地独特条件就是有过火山爆发。

答案:1.A 2.C

3.(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解析:选C。图示区域位于45°N的大陆西岸,故山脉西坡山麓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该气候下发育的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考向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2014·高考浙江卷)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解析:选B。此区域地处中亚内陆,地带性植被多荒漠草原,但因阿拉木图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自咸海沿岸至阿拉木图,植被应呈现荒漠向草原的变化,故A项错误。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北坡,结合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B项正确。锡尔河属于内流河,流域内降水较少,沿岸地区河流补给少的同时灌溉消耗多,故河流流量自上游向下游减少,故C项错误。从阿拉木图向北山地针叶林的分布海拔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

5.(2013·高考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选D。由题干可知,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由图可知,北京喇叭沟门纬度比东北地区低,但海拔高得多,根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关系可知,喇叭沟门因海拔高而存在白桦林,D项正确。

6.(2013·高考上海卷)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解析:(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不同,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2)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3)雪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答案:(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解析:第1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①→②→③纬度在发生变化,因而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之变化。

答案:1.B 2.A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把脉高考演练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w1mw9vvn99lpyv23wwc1symv1jox50074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