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学习目标 方法点拨 1.孔子的生平可以抓住“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1.了解孔子的生平。 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等关键点加以展开,辅以运用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来说明和佐证。 点和政治主张。 2.联系必修三“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有关内容,重点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分析孔子“礼”和“仁”等核心思想,引导学生联系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响。 3.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评论孔子的相关材料,组织学生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
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讲学收徒: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私学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在鲁国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1.背景
(1)社会转型: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
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礼崩乐坏: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
??②人际关系:以“礼”来规范人际关系,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1)礼?③恪守礼制: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④社会秩序: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①目的:协调礼和仁的关系。(3)中庸?②含义:过犹不及,恰到好处。
?③原则:“和而不同”。
4.地位:仁、礼、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①恢复周礼:恢复周礼的权威,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①内涵:仁就是爱人,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2)仁?
?②地位: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1.教育对象
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2.教育目标
使学生们“成人”,终成“君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 3.教育内容
(1)起初为使学生“成人”,主要教授《诗》《书》《礼》《乐》。 (2)为使学生成为“君子”,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4.教育方法
(1)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 5.整编古籍
孔子整理编撰了古代文化典籍“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积极意义
?②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1)对中国?③教育方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①政治上:“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国家实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2)对世界?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2.局限性:维护等级制度,不平等。
探究
孔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史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史料三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思考
(1)依据史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
(2)根据史料二,说明孔子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
(3)史料三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使这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