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 说一说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红寺堡区第三小学 周学梅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3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 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教学准备:
玉米数粒,同样的透明矿泉水瓶三个,PPT课件,写有数字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骆驼和羊》的故事视频,引导学生比较说出骆驼比羊(高得多),所以骆驼吃上了大树枝头的树叶,羊比骆驼(低的多),所以能从墙上的小洞钻进,进入围墙吃上鲜嫩的青草,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一、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
教师:和露露是双胞胎姐妹,每天形影不离,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可是今天她俩却不理对方了,让我们看看怎么了?
课件出示妈妈分草莓的过程,妈妈给菲菲分了
给露露分了同学们知道怎么回事了吗?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教师重新给她们分一下好吗,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菲菲 露露
可是这样分,菲菲又不开心了。同学们看看怎么回事呢?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怎样化解姐妹俩的矛盾呢?指名答。 生:给她们分一样多就好了。 生:互相谦让。
生:妈妈给她们分同样多。 ……
教师板书:同样多
2.揭示课题:比一比,说一说(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同样多) 3、动手操作初步直观感知“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 教师要求学生:(1)拿10粒玉米放入第一个瓶子;
(2)在第二个瓶子里放入玉米比第一个瓶子多一些; (3)在第三个瓶子里放入玉米比第一个瓶子多得多; 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第二个瓶子里的玉米比第一个瓶子多一些
第一个瓶子里的玉米比第二个瓶子少一些 第三个瓶子里的玉米比第一个瓶子多得多 第一个瓶子里的玉米比第三个瓶子少得多
由于每个同学瓶子里放玉米的多一些和多得多的程度可能不一样,所以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第三个瓶子里的玉米比第二个瓶子多得多 第二个瓶子里的玉米比第三个瓶子少得多 第三个瓶子里的玉米比第二个瓶子多一些 第二个瓶子里的玉米比第三个瓶子少一些 二、 运用所学,表达比较结果 教师出示第43页例6图,没有数据, 问:什么颜色的球最少?什么颜色 的球最多?数一数最少的有多少 个?
生:最少的球是黄颜色的,有10个。 教师:出示“黄球10个”,你能估计一下蓝球有多少个?红球有多少个?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每个瓶子下方的文字,(蓝球15个,红球58个) 教师:请学生任选两瓶,运用今天所学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说说比较的结果。
学生自由说;四人小组内小组长组织说,尽量说不一样;指名全班交流说说,并为优胜小组加分。
三、 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1.教师出示:在趣味运动会上,跳绳比赛很精彩, 马华荣一分钟跳得何晓梅一分 马华荣一分钟跳绳多少次? 比何晓梅多一些 钟跳了42次 36 50 85
(1) 明确题意;
(2)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教师出示练习九的第4题。
(1) 明确题意后,生独立完成; (2) 四人小组内交流,确定汇报人;
(3) 指名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小豆吃了多少只害虫?选那个数?为什么? 小跳吃了多少只害虫?选那个数?为什么? 教师小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解决时应该在对比中确定结果。 3.游戏:师生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数字的卡片。 教师拿着卡片数是50。(1)请同学举起比50少一些的数字卡片; (2)请同学举起比50少得多的数字卡片;
(3)请同学举起比50多一些的数字卡片; (4)请同学举起比50多得多的数字卡片。
教师给反应快并且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 4.介绍同桌或好朋友。
两人拿着数字卡片,运用本节课所学“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互相介绍。
四、 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新朋友,分别是(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运用它们我们可以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明了,并且在确定数的时候,在对比中确定更准确!
同学们评价一下自己或者同桌或者朋友在这节课的表现吧! 五、 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九第3题。
2. 和家长完成第45页的“数学游戏”。
板书设计:
比一比 说一说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黄球比红球 蓝球比黄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