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负责三不负责”要不得
近日,“三负责三不负责”现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领导、富豪、鼓动负责,却对群众、平民、行动不负责,此等负责的“黑白颠倒”体现了部分干部追名逐利的官本位心态,是对我党所坚持的群众路线的严重偏离,并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三负责三不负责”是一种“官字放心头”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官僚主义思想。一切工作向上看、向官看,如调查中所反映的官员那样,不实际了解情况,不深入基层和群众,漠视群众的利益和合理诉求,遇事推诿,胡乱指挥等都是心头上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在作祟。心头上的“官老爷”不除,干部的决定和行动难以真实反映群众意愿,难以满足群众合理诉求,不利于干群关系的和谐。
其次,“三负责三不负责”是一种“利字摆中间”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功利主义思想。功利主义的本质为利己主义,调查中的部分干部正是仅从个人利益出发,不关心群众疾苦,只想着为自己谋福利;不关心党的事业发展,只想着自己官运是否通达。其行为必然趋向于附炎趋势、贪慕虚荣,为有权有势之人“服好务”,而对群众、平民诉求置若罔闻。
再次,“三负责三不负责”是一种“好字嘴上唱”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形式主义思想。在形式主义思想影响下,这些干部认为“干得好不如唱得好”,喜欢做表面功夫、搞“面子工程”,将党的方针政策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和舌尖上,助长弄虚作假之风,误党误国。
根据意识与行为的关系原理,官僚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这
“三大毒瘤”非除不可,才能在根本上解决“三负责三不负责”的问题。解决思想意识问题,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教育就是要加强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且学习不能停留于表面,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切实转化为行动,使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去”,能唯物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度则是要规范权力,“将权利放进制度的铁笼子”,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为政府职能转变和各方面监督提供扎实有效的制度保障,且不断完善公务员的监督机制、奖励机制和用人机制,让越来越多脚踏实干、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人能选拔进入干部行列中来,以促进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