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被接受之后,导师和副导师就在讨论时商量怎么写作者列表。我一个人写出来的论 文,最后作者列表里有6个人。除了导师,副导师,还有一个并未参与讨论的师妹和另外 两个老师。我也不知道这三个人知不知道我写了他们的名字,不过后来我发现我的名字 也不知不觉出现在我师妹的两篇论文里。接着他们又跟我商量,想在论文末尾加入对我 们组几篇论文的引用。我根本没有参考过他们的论文,为什么要引用啊?不就是为了增 加引用数嘛!我就被有些人论文里引用无关的论文坑害过,搜索了半天搞来的论文,居 然跟研究的东西毫不相关,这对读者是非常不负责的。我很反感这种做法,但是没办法 啊,我只好把他们的文章都引用了。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游戏,在论文之间制造一个 网络,让读者在其中迷路。
火山小规模爆发
第一篇投中了会议之后,副导师就继续要我为算法申请一个专利。写这个论文我都已经 焦头烂额了,一点都不感兴趣。现在还要写专利,“要像教小学生做这件事一样,一步 一步的把算法写清楚,举出实例”。我觉得快不行了,再这样折腾下去,我到博士毕业 也许也就只搞出这些小儿科东西吧!我终于小规模爆发了一次。我坦荡的告诉了副导师 我的想法,我觉得做学问应该是什么样,我觉得这么点东西不值得申请专利。我还告诉 他我对国内的研究环境很失望。
他赶忙找我谈谈。对我说,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大抱负。所以这次就不写专利了。我知道 你想有更好的研究环境,但是不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工作,又怎么能有大的创造呢?然 后就开始举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例子…… 然后说,其实你在这里好好努力,将来出国 的机会多的是,你想去Harvard也行,你想去Princeton,都行啊!
你说行就行?你去去给我看看?我们实验室从来就没有去这些地方的。踏踏实实的意思 难道就是一直研究这些我认为不值得研究的东西?这叫不求上进。一天到晚考虑这些低 级陈旧的问题,就永远也只能研究这些问题。继续这样做下去,以后哪个真正的科学家 还会要我?
默默求索,转向计算几何失败
我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觉得自己正在进入这团混沌,正在被同化。我于 是决定一定要换一个题目研究,我就开始考虑zero skew tree。找了20多篇paper来看, 发现他们没有什么本质的进步。我的计算几何知识告诉我,有些论文里的内容,其实可 以用一句话说清楚。它们只是在某一篇论文基础上改了一点点,但是却要写成另一篇论 文。最让人惊讶的是,对于问题本身的价值,他们完全就不清楚。有的作者后来甚至说 ,其实以前他们考虑的问题是没有必要解决的,因为实际应用中不可能遇到,我们其实 可以把问题变成这样……你们费那么大工夫写了那么多论文,我花了那么多工夫看,到 头来你们又跟我说以前的问题没必要解决!
说到这些,有人总是跟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多时候研究就是要搞清楚什么问题重 要啊!” 但是我真的觉得,如果他们不是论文机器的话,这个领域的人就是缺乏预见力 。他们总是在没有搞清楚问题的重要性之前就开始解决问题,然后写出很多论文之后, 才告诉读者,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实际意义。当我给Andy Yao的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想跟 他们讨论时,他们摇摇头,觉得太麻烦了,没有价值。他们研究美好新颖的问题去了, 而我就这样陷落在充满陈旧问题的垃圾论文的海洋中。我觉得我研究的问题不能再从论 文里来了!
当我提出我们方向的研究应该是实用研究,需要从实际中来的问题时,导师总是告诉我 不要拘泥于现实,你研究的比较理论,理论的东西将来才会有用。“理论的东西将来才
会有用,这是一句很有用的借口,几乎可以掩盖所有的失败和没用的论文。这句话已经 被滥用了,只有具备天才的直觉和预见力的人,才有资格说一个理论在遥远的将来会有 用。我不是天才,导师也不是。我们不是Riemann,不能提出一个hypothesis让大家感觉 到美,觉得多年以后肯定会有用,那么就老老实实解决实际中来的问题吧!我于是决定 停止研究我们领域的东西,转而研究我喜欢已久的计算几何。
在我多次请求之下,导师终于同意我专心研究计算几何。不过由于我的前两篇论文是受 到计算几何启发而来的,他总是想希望我能够再把计算几何的方法用到布线算法上。他 请我的计算几何老师来实验室作了一次报告,介绍一些基础的算法。之后我就试图专心 研究计算几何。可是同样的问题产生了。我废寝忘食的看了一篇篇的计算几何论文,却 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是从实际中来的,是图形学,医学成像,生物信息等应用的需要。他 们的作者都是跟相关学科的专家有密切接触。他们的算法并不难想出来,但是我却没法 得到最原始的实际问题。我觉得搞不下去了,就找计算几何老师谈,他说:“计算几何 这个学科发展了这么久,理论的东西已经几乎全部解决了,现在已经到了跟实际结合的 阶段。我们这里没有人一起讨论,很难能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你看我,搞了六七年 ,什么也没有搞出来,原因就是没有实际的问题。我有一个学生在这边的时候不怎么样 的,可能还不如你,可是到美国去了之后就出了很多成果。因为那里有很多人一起激烈 的讨论,讨论就是产生问题的时候。” 后来我又去跟来访的计算几何专家滕尚华说我想 研究计算几何,请他指点。他说:“我不认为你能在这里搞好计算几何。我的问题都是 从实际中来的。比如一个物理学家跟我聊天,他就会告诉我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或者一 个网络专家,也向我描述有关的问题。你这样空看论文是做不出什么东西的!” 讨论,激烈的讨论,可是我们这里没有。我如果只看论文就只有捡别人做过的二手问题 !
机器学习,“我们不能支持你了”
计算几何让我再一次失望了,原因还是没有讨论。我有点灰心丧气的时候,王益从深圳 研究院给我打来一个热情洋溢的电话,说他在香港城市大学时合作过的一个老师要来清 华讲“机器学习”,他马上就要特地回到清华来给他当助教。他说这个老师很好,把深 奥的数学也能讲的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在他的鼓动下,我就决定去试一试,看看能不 能在这个方面有一些发展。
老师讲的确实精辟,而且这个课程很重视“研究”。每堂课几乎都是讨论,老师经常要 求学生上台自己讲,而且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只是复述别人做过的东西。机器学习跟 人的思维和很多哲学原理都有关系,这些是我一直以来都好奇的东西啊!我忽然对这个 学科焕发了十八分的热情。因为我完全没有基础,我就开始就一整天一整天的看机器学 习的书,期望能够短期之内能够与王益和老师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我后来成为了小组 长,组织我的小组进行讨论。大家都很热心,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我在讨论时还给他 们糖吃,大家都很开心。啊,我梦寐以求的研究的感觉又回来了!
可是这个时候,导师叫我去谈话。他说让我准备把以前那两篇论文改一下投到期刊。啊 !垃圾一样的论文,现在还要投到期刊,成为永恒的垃圾!我的反感情绪爆发了。我直 接告诉导师,我不打算做这个方向的任何事情了,我要去试试在机器学习上有没有可能 有所建树。导师似乎有点恼火,对我说:“上次同意你搞计算几何,你搞了一整子又放 弃了。现在又要搞机器学习。计算几何对我们的领域还有所帮助,可是机器学习就跟我 们完全没有关系了。如果你执意要研究那个,我们可就不能支持你了。你已经4年了,换 个方向不可能了。如果你执意要这么做,你将面临退学。” 我有点生气了,说:“我不 在乎这个学位。我只要做真正的研究!” 他说:“你好好考虑一下吧。退了学,清华的
资源你都利用不到了。清华的网络,图书馆…… 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父母?人不是靠理想 活着。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教研组为你付出的心血?……”
心血?你们对我没有任何有益的指导,却只有误导。每个月给我那点钱吊着一条命而已 。而我的论文却可以为你们申请多少钱的973项目!我够对得起你们了。我不要再给你们 做论文机器!
我当时没有说出这些心里话,面对导师的威严,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说:“好吧。我再 考虑一下。” 谈话就这样不了了之,但是我仍然背地里活跃在机器学习的课程上。
西藏之行,最后的告白
机器学习的课程持续了一个月就结束了,接着就放暑假了。我决定换一种生活,就去了 西藏旅游。虽然路途艰险,但是我包揽了美景,长了很多见识,认识了很多朋友。本来8 月4号就出发回来,不巧回来的路上遇上了泥石流和塌方,两次改道。路上又由于缺氧致 使坐车时经常出现手脚严重麻木,甚至失去活动能力的问题。我经历辛苦之后,回到眉 山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又到成都作了身体检查。
回到学校早已经开学了。去实验室拿两个月的助学金,却发现已经被实验室的管理老师 扣留。他说导师有话,这些钱暂时扣留,等他发话才能给我。我心里一沉,不给我算了 ,我继续搞我喜欢的研究。没过两天就接到副导师的电话,让我去实验室谈话。他们两 个用永远不变的笑脸面对着我,说“想清楚了吗?” 我冷静的说:“我想清楚了。我们 的研究存在严重的问题。我不能再继续下去。如果必须研究这些东西,我就准备退学。 ” 导师经过一番举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叫我踏踏实实的说教无效之后,严厉的批评 了我只顾自己,不顾及教研组为我付出的心血。然后说:“要是你不能再为实验室作研 究,我们就不能支持你了,前两个月实验室发的钱我收回。你可以马上写退学申请,我 们实验室没有什么损失,我们有的是人干你的事情。不过我要告诉你,你一旦退学,连 学校的住宿都要被收回!”
副导师也收起他永恒的即使在生气时都保持的笑脸,开始咆哮:“是啊,你瞧不起我们 。我们是没有你聪明,可是我们勤勤恳恳……你知道你得的那个best paper award,我 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吗?你认为这么容易拿到吗?那是多少国外专家鉴定……” 我安静的等他说完。他平息下来之后,我说了一声“再见”,然后默默地走出了办公室 。
剩余价值
晚上收到副导师的email说:“还有一件事需要向你说一下:你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取得的 成绩包含你的努力、导师的指导帮助、同学们的帮助,还有学校和国家的支持。你作为 博士生学习阶段取得的成果属于教研组、学校和国家。正如同我们作为职务发明的专利 属于学校一样。
你在MST、SMT等方面取得了结果,它属于教研组、学校和国家。单位有责任进行合理的 应用,为国家建设、国家荣誉服务。有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丰富、向高水平的刊物投 送。这里我们想说明一下上述的情况,同时,也告诉你一下:你若愿意将这些成果进行 进一步的整理、我们已经给你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欢迎你按照进行修改。你若放弃 ,我们将进行具体的改进、投递。我们将尊重你的意见。谢谢。”
最后还是没有忘了paper的剩余价值。进一步验证了我的判断,他们在乎我吗?不。他们 只在乎paper。至于我流离失所,又有何相干?我不知道有多少不知情的弟弟妹妹又会把 他们的研究建立在我不屑一顾的paper之上。
醒悟,paper的奥秘
清华研究生谈论的重点是什么?是 paper。吃饭的时候谈,喝茶的时候谈,睡觉的时候 也谈。隔壁的同学在进校第一年就为paper惶惶不可终日,说:“你知道吗,他们要求我 们发SCI,怎么办呢?我几个师兄都是因为没有paper延期毕业的。” 他的老师是个院士 ,可是他在手下就干一些写word文档之类的杂活还忙得要命,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问题。
学校有规定,博士生必须发4篇paper才能毕业,其中必须有一篇是SCI索引,或者两篇EI 索引。看上去冠冕堂皇的SCI, EI,不就是跟 google 差不多的东西吗?被它索引了怎么 样了?对文章的篇数作要求,而对质量没有判断。投一个SCI太容易了,只是很多人不知 道门路。能力一般的人也能很容易的投够论文,然后就可以不思进取的等着毕业。但是 不知门路或者被老板(一般研究生对导师的称呼)压迫干活的人就惨了,不知道怎么才 能发论文,拖个六七年毕业是常有的。这样的学校又怎么可能有讨论,怎么可能有创造 力?SCI=Silly Chinese Index。
学校没有能力评价学生的水平,就拿文章数来衡量。这样的毕业标准造就的是怎样的学 生,怎样的实验室呢?难道导师真的没有能力判断paper的好坏吗?有些是,但是有些不 是。即使他知道你的论文没什么价值,也会叫你发表。国家看什么来拨款研究?看paper 。看什么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水平,也是paper。国家没有能力评价你的能力,当然只有看 你有多少paper。所以有了paper就有了钱。只要你能写paper,培不培养你,你将来的发 展,关我们什么相干?你写的paper别人能不能看懂,能不能转化成生产力,管我们什么 相干?怪不得有的院士想尽办法也要多收学生,宁愿自己帮学生出学费也要他进来,因 为学生就是财源。paper可以带来基金,可以在美国买小车洋房,没有基金就让学生干活 吧。一个月几百块钱吊着一条命在那里为你拼命,谁叫他们想要那个博士学位呢!学生 毕业出国了,对他好一点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网,互相引用paper,互相夸奖。只要你 说得到“国外专家”的肯定,别人还能说你什么?开会审论文时就放水,看到某篇paper 的话题似乎是熟人的就录取。写论文时就把跟自己有关系的人的名字都挂到作者里面, 不管参考了与否,引用自己人的论文,增加他的引用数。如果用图论的方法把文献的作 者,参考过的文献做成关系图,合作过的作者之间都有边,A参考B,那么从A到B有一条 边。那么中国人正在这个巨大的图上不断制造和扩大强连通分量(clique)。不断的破坏 正确的学术规则。
告别清华的博士学位
现在我已经厌烦了国内所谓的“学术”。我准备放弃清华的博士学位,出国找个好老师
,进行真正的研究。博士第4年了,做出这样的决定真是不容易。有人告诉我不要放弃, 你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羡慕你?你知道一个清华的博士学位有多么值钱吗?但是我不能这 么沉默下去了!
博士学位,累坏了多少年轻的中国人!我不再为它浪费我的青春。我知道国外大部分研 究也不是那么好,如果国外也找不到好的老师,我就永远离开学术界,找一个简单的工 作,和我心爱的人一起生活。有人说这是浪费人才?在清华混沌的过日子才是浪费呢! 当一个侍者至少也让我感到对社会有贡献,看着顾客满意,我会露出笑容。可是做一个 博士却没有。我感觉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我已经完全看透了中国教育的失败。我高中的时候就受到它的伤害,这种伤害延续到现 在。中国教育已经成为埋没人才的祸首。留在这个圈子里就是屈服,我不出声,大家都 不出声,这个世界就会继续这样郁闷的运转下去。我今天要对这个系统大声地说一声“ 不!”
我离开了。可是中国永远也不缺少为清华拼命的人!因为他们的妈妈会告诉他们,清华 是全中国最好的学校。你要考上清华,为我们光宗耀祖……可他们想过吗,清华不是全 世界最好的学校,不是全世界最有研究气氛的学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