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工效计算
石灰稳定土底基层,56421 m2 ; 计划在路基填方完成后立即进行施工,工期为2个月。 7.3.4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① 材料准备
土、灰除满足规范要求外,施工中控制点为:
a 石灰应符合II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研磨粉灰; ○
b 石灰存放时间控制在1个月以内; ○
c 一个作业段内采用土质相同的土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 ○② 试验
a 在试验路段开始之前14d,提出关于不同试验方案的完整的书○
面说明送交工程师批准。
b 应在路幅的一侧车道上,并经工程师同意按混合料设计试验所○
认可的配合比和批准的试验方案,修筑长度不少于200m的试验路段,施工中设备和工艺的改变,应通过试验确定或由工程师审定。
c 通过试验,以检验所采用的施工设备能否满足备料、拌和、摊○
铺和压实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以及一次施工长度的适应性。
d 试验路段应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测试其干容重、含水量。 ○
e 使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的压实系数、压实遍数、压实程序○的施工工艺。
f 试验应在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路段的试验结果应达○
到规定要求并获得工程师的批准。
③ 准备下承层
a 石灰土施工前,○应对路槽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压实度、弯沉、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外,还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即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路槽上,用18-21t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继续碾压;如土过湿、发生翻浆、软弹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等措施处理。路基必须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没有松散和软弱点,边沿顺直,路肩平整、整齐。
b 按要求设置路面施工控制桩。 ○
④ 施工放样
恢复中心线,每10m设标记桩,标桩划出基层设计高和松铺厚度。 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
以确保基层的高程、厚度和平整度达到质量标准。 ⑤ 拌和与运输
a 石灰土的拌和应采用路拌法。 ○
b 厂拌的设备及布置位置应在拌和以前提交工程师并取得批准。○
石灰土按重量比例掺配,并以重量比加水。
c 当进行拌和操作时,石灰加入方式应保证自始至终均匀分布于○
被稳定材料中,应通向称量漏斗或拌和机的供应线上为抽取试样提供安全方便的设备。拌和机内的死角中得不到充分搅动的材料,应及时排除。
d 运输混合料的运输设备,应分散设备的压力,均匀地在已完成○
的铺筑层整个表面上通过,速度宜缓,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车辙。
e 当厂拌离摊铺距离较远,混合料在运输中应加覆盖以防水分蒸○
发,保持装载高度,同时,应注意卸料速度、数量与摊铺厚度及宽度,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尽快摊铺。
⑥ 摊铺和整型
○a 摊铺时必须采用摊铺机进行,使用混合料要求的松铺厚度,均匀地摊铺在要求的宽度上。
○b 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c 当压实厚度超过200mm时,应分层摊铺,最小压实厚度为100mm,先摊铺的一层应经过整型和压实,经工程师批准后,将先摊铺的一层表面翻松后再继续摊铺上层,并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型。
⑦ 碾压
a 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型后,应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直线○
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应与上道碾压相重叠,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路拱符合要求。
○b 碾压过程中,石灰改善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分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c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改善土表面不受破坏。
⑧ 接缝的处理:两作业段的横缝衔接处,应做搭接处理。 ⑨ 养生
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应小于7d。养生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洒水,覆盖砂等。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不封闭时,须经工程师批准,应将车速限制在15km/h以下,且应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⑩ 气候条件
工程气温低于5℃时,不应进行施工。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 7.3.5质量控制标准
基本要求
1.土质应符合要求,土块应粉碎。
2.石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块灰须经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3.石灰和土的用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未消解的生石灰块必须剔除。
4.路拌深度应达到层底。
5.混合料应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6.保湿养生,养生期应符合规范要求。
7.3.6质量控制措施
1.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土块应经粉碎。
2.石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块灰须经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3.石灰和土的用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未消解的石灰块必须剔除。
4.路拌深度应达到层底。
5.混合料应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6.保湿养生,养生期应符合规范要求。 7.4钻孔灌注桩施工 7.4.1概述
本工程共有直径分别为1.8m,1.5m, 1.2m的钻孔灌注桩392根,其中徐家山高架桥34根,下徐中桥(K45+050)24根,南阳二中桥(K42+700)24根,计划工期从2008年1月12日至2009年9月11日,共计20个月。 7.4.2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埋设护筒→回旋钻机就位、铺设泥浆循环系统→回旋钻钻进至设计桩底标高→终孔及终孔检查→清孔→下钢筋笼、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至设计标高或内护筒顶面→钻机移位、重复上述过程。 7.4.3工效计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