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4 15:10: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更能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但作为第一次接触白话文,有些词语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到人物特写、留有悬念、贴近现实的写法,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不容易理解。 设计理念:本文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例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虽然区区三百多字,但语言精炼传神,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从教材的编排意图看,把《临死前的严监生》放在“人物描写一组”中,是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不在分析故事情节上,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和着眼于语言形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进而体会“讽刺”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侄”、“痰”两个生字,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等词语,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学习,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难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知道严监生

1.古人云,观其言,察其行而知其人。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他们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带有六件法宝。(哪吒)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设计意图:猜人物,感知人物的鲜明个性,目的是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

2.这些人物大家一猜即中,说明这些人物描写得极其成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将来认识一位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叫严监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

3.板书课题,强调“监”的读音及写法,与“临”的区别。介绍“监生”的意思。(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也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叫严致和,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4.了解《儒林外史》。

⑴鲁迅先生就非常推崇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甚至连自己的写作风格都受影响。知道是哪部小说吗?板书:《儒林外史》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强调“梓”的读音。)“儒”指的就是——(读书人),那么,许多读书人,则称之为——(“儒林”)。在这部小说里,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笑又可悲的古代读书人。 (2)了解作者。

5.了解人物背景,初知严监生

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 (设计意图:借用资料介绍严监生,对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吝啬,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师:严监生的确有钱。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他家资产折合人民币亿万元,就算是我们所有的人的资产加起来也没有他多,我们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学生交流) ——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补充板书,揭题)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齐读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呢?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6.明确本节课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了解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的意思。

3.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严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那些句子看出严监生的病很重?

4.临死前的严监生怎么个不可思议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走近严监生 1.检查读课文情况。

(1)谁想先来试一试,做最勇敢的孩子。(抽一名学生) (2)学生听后简单评价。

2.检查读词语。(自由读,抽学生读,齐读) 课件出示:

诸亲六眷 严监生 两茎灯草 一声不倒一声 哥子 侄子 不得断气 挑掉一茎 揩揩眼泪 3.考察对词语的理解。

这篇文章大家读得比较流利了,但文中有些词语说法和我们现在有些不一样,让我来考考你:文中称男孩子为(),称中医医生为(),所有的亲戚,叫( )。再不回头是指( ),已后( ),一声不倒一声指()。

同学们掌握的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成剩余的目标。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词语,让学生如临其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走进严监生 1、体会病重。

(1)一日重似一日——你还知道用哪些词来形容?(链接词语: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奄奄一息??)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记忆仓库,使学生迅速地领会词义。) (2)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老师也想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漏读 “总”字)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就是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总不得断气就是——(一直没有断气)这里的总就是——(一直)从“总”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有心事放不下)指导学生融入这样的感受进行个性化地朗读。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这两个伸着的指头是要向诸亲六眷交代些什么呢? 2、品读猜测。

6.过渡:严监生病得很严重,一口气上不来就没命了,可在这种情况下总不得断气,想必是心里有所牵挂或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你看他伸出两个手指,这意思让人好生难猜。

①大家再读课文,找出哪些人猜测了,猜对了吗?严监生的反应分别是什么?和同桌一起完成老师给出的表格。 课件出示: 猜的人 猜测内容 严监生的反应 ②谁来说说看你怎么填的? a、当大侄子猜测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可见他现在的心情是(着急)

尽管身体极度的虚弱,尽管呼吸已断断续续,但面对那两茎灯芯,他仅仅是摇了摇吗?你想,那是怎样的摇头?(用力、失望)对严监生来说,那两茎灯芯烧去的仅仅只是那么点灯油吗?还烧去了他的(银子)所以他面对大侄子的猜测时——学生读句子,其他同学评价。 b、当二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时——“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他的反应与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急切、心急火燎)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他很着急的?看来他真是焦急万分,谁能把他此时焦急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句子,学生评价。 c、妈猜想也许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身边故此记念时——“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这一次的反应又有什么不同吗?没人能读懂他啊,此时的严监生把眼闭着摇头,他的内心只有(绝

望),难道真要让我死不瞑目吗?读谁能把严监生绝望的心情读出来?(抽学生读、齐读)评价。

d、赵氏走去挑掉一茎灯草时——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从“点一点头”,你明白了什么?

这个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草而死不瞑目的严监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此时的严监生总算放下了心,你应该用什么养的语气读,指名读句子,其他同学评价。

归纳总结: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牵挂的不是银子,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位舅爷,还是---(两茎灯草)。除了灯草还是灯草。 7.我是代言人。

都说:“言为心声”,作者吴敬梓为什么不写严监生的语言呢? 此时的严监生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怎么说呢,刚才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那我们就结合严监生的而心情以及上下文来当一回严监生的发言人吧。 课件出示:

A、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严监生就把头摇了三摇说: B、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严监生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说:

C、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严监生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说: D、当赵氏终于读懂了他的心思,挑掉了一茎灯草,此时他的心里又想说:

8.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严监生哟!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拓展运用,拓展阅读

1.就是这样三四百字的一段话,却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过目不忘,成为了写人的“千古绝唱”。作者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方法? 出示: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再读读这些语句,这些语句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部位展开?

(2)都是抓住了手指、眼神,那么在这几次描写上你发现这些神态、动作有什么变化?(注意细节变化,反映人物心理)

(3)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的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了。那样写就不真实了。)所以我们在写人时,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我们以后写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学以致用,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去表现他的性格,能使我们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2、作家吴敬梓用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吝啬鬼形象,有着较强的讽刺意味。在中国和世界文坛上分别还有四大吝啬鬼,他们是——

课件出示:(图片) 中国四大吝啬鬼:

李梅亭--钱钟书,《围城》 徐复祚--卢至,《一文钱》 监河侯--庄子,《外物》

严监生--吴敬梓,《儒林外史》 世界四大吝啬鬼: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五、梳理总结: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指名学生上台发言。 3.教师总结。 六、评价

1.说一说今天谁的表现好? 2.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3.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若沉醉其间,你一定会为之陶醉,为之神往,你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今后,让我们共同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吧。课下,大家可以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写人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的人。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鲜 两个指头 两茎灯草 吝 明 的

个 吝啬鬼(爱财如命) 啬 性

搜索更多关于: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的文档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1yla5iphb3jk4g7snj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