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 B.○1○4 C. 2.○3 D. ○2. ○4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该公司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能动性(主动创造性)。人的实践水平是由生产工具决定的,○3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察实践和认识的关35.观察图9政务微博的出现 1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
2.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
3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方式 ○
4形成了监考的网络舆论环境 ○
A. 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答案】C
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160分)
注意事项:
1. 请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
无效
2. 本部分共4大题,共160分
38.(32分)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一月,国务院批转了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1) 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的依据(12分)
- 5 -
【答案】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指导思想:科学发展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政府: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原则。③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④树立政府的权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调动知识能力。首先审设问,明确考查范围和知识:《政治生活》中的政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其次审材料可知主旨:政府和政党高度关注就业。二者结合明确试题切入点:高度关注民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政府和政党的有关知识。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材料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
(1) 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10分)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获得幸福。即要坚持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只有在奉献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实现个人自由。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为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保持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顽强奋斗精神。⑥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实
实现价值的途径。
- 6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价值和价值观等知识。
39.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推进,以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
级对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耕地,淡水等资源性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资、农机、土地和用工等农业生产成本加速上涨。同时,部分农产品卖难买贵,价格波动大,质量安全问题濒发,给农户和消费者造成了损失。
(5)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10分)
【答案】①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农业科技的公共性等特点,要求政府发挥在农业科技投入上的主导作用。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培育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技推广能力。③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
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
【解析】本题以中央一号文件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审设问可知考查范围:经济生活中的如何发展农业。审材料可知:存在影响农业发展的具体因素。第三步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察如何发展农业这一知识点。
材料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
地”。“顶天”就是要农业科技创新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 7 -
(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审设问可知考查范围:哲学生活的中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主要涉及:发展、主要矛盾、两点论、矛盾的特殊性等有关知识。接着带着这些原理去解读材料,看材料有无体现以及怎样体现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