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建“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一)
作者:管建刚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5年第05期
【摘 要】 怎样的指向写作的“点”,才是好的,不好说,说不上来。文章之法,没有高低。你说“黑虎掏心”好,还是“白虎掏心”好?不好说,打倒对手,即好拳。学生作文需要,好;学生不需要,学生领会不了,不好。阅读课,上得有点作文的味道;作文课,上得有点阅读的味道。姓“读”或姓“写”,孩子长得像爹或像妈,没关系,亲生的就好,姓“语”就好。 【关 键 词】 写作;指向表达;读写结合;语文味
【作者简介】 管建刚,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双十佳”青年教师,苏州市学术带头人。
一、读者问: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就是“指向表达”吗?
表达有“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之分。提“指向表达”来得中庸,别人抓不住把柄。提“指向写作”,容易被人说三道四,好像你自己研究作文教学,才把作文教学看得很重。只好用课标来辩解,“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是输入,光吃不下蛋,不算好母鸡。看了书,能吐出来,才算真本事。
口语交际要整到阅读教学中去,从“书面语”学“口语”,不说荒谬,至少牵强。村上大妈不识字,我就怕她,遇上她,我不开口,她也能跟你聊个没完。倒是读书不少的人,时常沉默寡言。口语的表达方式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有相通之处,更有不互通之处。“不通”,才是其本质所在。口语表达的智慧特征在于它的现场性、交互性、即时性,这些,书面语没有。笔者的演讲能力不是看书看来的,而是听别人的演讲听来的。比如不管锤子手机好不好使就买了,老罗的演讲,我听了多次,得了不少营养,作为答谢,我就买了老罗的锤子。刘良华先生戏说,我怵管建刚听,他坐前排,一眼不眨地盯着你,别人哈哈大笑,他一脸严肃,一动不动。我不笑,我忙着琢磨,这里为什么安排这么个段子,这个段子怎么出来的?出来后怎么就有这效果?
一场精彩的演讲,不等于一篇精彩的文章。演讲实录要发表,还得花不少文字上的功夫,会“说”的人、有机会“说”的人,意思用嘴巴“说”出去了,言说欲满足了,往往就懒得写了。除非,有文秘帮他整理。这也不只我说,陈忠实先生也这么说。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指向的几乎都是“写作”。我丢掉挡箭牌,不是不怕被人当靶子:总要有对象当靶子,射箭人的本领才会高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