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端正好

【正宫】端正好朗读

美妓

墨点柳眉新,酒晕桃腮嫩,破春娇半颗朱唇,海棠颜色红霞韵。宫额芙蓉印。

【滚绣球】藉丝裳翡翠裙,芭蕉扇竹叶樽。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颤巍巍雾鬟云鬓,胭脂颈玉软香温。轻拈翠靥花生晕,斜插犀梳月破云。误落风尘。

【倘秀才】莫不是丽春园苏乡的后身,多应是西厢下莺莺的影神,便有丹青画不真。妆梳诸样巧,笑语暗生春。他有那千般儿可人。

【脱布衫】常记的五言诗暗寄回文,千金夜古断青春。厮陪奉娇香腻粉,喜相逢柳营花阵。

【醉太平】这些时春寒绣裀,月暗重门,梨花暮雨近黄昏,把香衾自温。金杯不洗心头闷,青鸾不寄云边信,玉容不见意中人。空教人害损。

【随煞】想当日一宵欢会成秦晋,翻做了千里关山劳梦魂。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酒酽花浓锦帐新,倚玉偎红翠被温。有一日重会菱花镜里人,将我这受过凄凉正了本。

吴昌龄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属江西省)知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即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尤其他的《西天取经》是元代最早的较成熟的取经杂剧,于后世取经剧及小说影响巨大:他的回回杂剧《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赏黄花》等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题材别具一格,表明吴昌龄在开拓杂剧题材方面独具眼光,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认识价值。 ...

吴昌龄朗读
()

相关作品

杨枝巧作腰支弱,不分小桃红入萼。

风光向人但妩媚,客子那知行路恶。

短篷荡漾晴波裹,取次茶深酒薄薄。

所思故人殊未来,悲风为我生绝壑。

尘沙隔年不相见,结邻空记他时约。

相看一字不寄将,剩有新知岂云乐。

眼前俗士败意耳,忆君岁岁空牢落。

炯炯眉目端可思,月照西廓暮云廓。

()

庞眉寂默坐空禅,万年一念无缘促。

手珠犹作奢摩他,寄迹普贤修万行。

梵天来献瑜伽具,问人亲见也尊来。

拨开眉目示梵王,诸天皆得法眼净。

()

东风殊不竞,寒气苦相侵。自是云为态,真成陆易沉。

褰帷愁细字,照户失清岑。愿促羲和辔,能舒独客心。

()

君臣相得鱼水,荆益稍展风云。前后出师二表,始终鼎足三分。

()

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

今来客鬓改,知学弯弓错。赤肉痛金疮,他人成卫霍。

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寥廓。

()

周子无心隐姓名,裂荷焚芰使猿惊。

不能高枕云中卧,琐悄贪它墨绶荣。

()

春风可惜无多日,家酝唯残软半瓶。

犹望君归同一醉,篮舁早晚入槐亭。

()

东山十里复溪流,远客时时骋望愁。

泉近榴花深洞口,亭开狮子旧峰头。

一州旂色天边出,三馆芸香海上留。

南北共歌公所憩,独嗟无计共英游。

()

绿波流尽草离离,画舫笙歌载昔时。海变桑田龙去远,云迷华表鹤归迟。

歌台落寞俱陈迹,小殿荒凉有断碑。最恨沿堤杨柳树,临风依旧舞腰肢。

()

少小从军事袴鞾,只今庙算主通和。

胡来复去兔三窟,民散未收蜂一窝。

病觉风光于我薄,老知书册误人多。

罪言著就深藏取,自笑狂生壮志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