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唐代。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
南山排翠当门扉,材拙最宜官务冷。循檐低首看花枝,绿跗挺挺翘相并。
架南已吐白蔷薇,红药当阶开尚迟。儿童不知春早晚,系之彩色为花媒。
东风吹嘘力犹浅,含羞微露胭脂脸。韬华孕馥待充盈,不肯轻狂斗娇艳。
我闻此花三千种,于中金紫古来重。广陵四相非偶然,奇根异萼藏神用。
吁嗟此语安足凭,花自无情人有情。已约朋寮待花发,把酒齐开双眼青。
。。。
。。。
。。。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
。。。
。。。
酒酣双耳热,复典鹔鹴裘。看君飒华发,意气尚莫俦。
昔事大将军,万里从军游。星驰青海战,电卷黄云愁。
扫除王庭空,指顾胡命休。成功献天子,开国冠诸侯。
豪贵让绝席,卿相拜马头。势等山岳崇,权将人主侔。
此时亦受赏,仍参幄中筹。微谏愧伍被,游扬希曹丘。
门生半天下,资货溢九州。武安益骄横,淮阴无反谋。
由来功名盛,容易生疮疣。天子终见疑,廷尉俄来收。
冰山一朝摧,敌国起同舟。盈庭对狱吏,独蒙脱累囚。
赫赫显要地,昔人戒经投。炙手虽可热,失足易起羞。
临事苦不慎,过时空自尤。于今年七十,不醉复何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