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姚复庄燮《赠别黄大使四章即题其百药山房诗卷》原韵 其二

和姚复庄燮《赠别黄大使四章即题其百药山房诗卷》原韵 其二朗读

太原裼裘来,群知是天人。阿瞒捉刀立,胡奴谛其真。

浊世尚皮毛,抵掌效仪秦。毋乃优孟似,不足对大宾。

鸾皇半空翔,肯与鹅鹜驯?轮囷复芬郁,我方识卿云。

黄若济

黄若济,字子未,号兰舟,嘉善人。议叙布政司经历。有《百药山房集》。 ...

黄若济朗读
()

相关作品

<p>  岁癸已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p><p>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湖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飞鸣去,不知何年也。</p><p>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为梁,首尾相啮,广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独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废者,间有诵声出廊庑,久听不知何书,殆所谓《兔园册》耶?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p><p>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兹山是也。左折松径,径达雪窦;自右折入,中道因桥为亭,曰锦镜,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横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度亭支径亦达寺,而缭曲。主僧少野,有诗声,具觞豆劳客,相与道钱塘故旧。止余宿;余度诘旦且雨,不果留。</p><p>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林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触喉吻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山上峰峦,高复称此。</p><p>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周览诸山,或绀或苍;孟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覆不可殚状。远者晴岚上浮,若处子光绝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动人;凡陵登,胜观花焉。</p><p>  土人云,又有为小雪窦,为板锡寺,为四明洞天。余兴亦尽,不暇登陟矣。</p>
()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

酬春当得酒如川。日典春衣也自贤。孤负风光忙有底,婆娑丘壑兴无边。

书生大抵少成事,老境尚堪加数年。重作梅花上元约,醉归星斗聚壶天。

()

惊蓬偶驻知多幸,断雁重联惬素期。当户小山如旧识,

上墙幽藓最相宜。清风不去因栽竹,隙地无多也凿池。

更喜良邻有嘉树,绿阴分得近南枝。

()

六载溪山稳泛舟,他乡人作故乡留。最难风雨重阳日,背指黄花出信州。

()

高高山月一轮秋,夜半椰阴满画楼。分付驯猿攀摘去,渴茶渴酒正枯喉。

()

玄冥一司令,万植皆归根。惟彼篱下草,荄叶自芸芸。

洪造匪有私,天意含至仁。故兹肃杀日,生意犹斯存。

达人悟玄妙,体物思脩身。岂谓造次顷,敢使德不纯。

卓哉无极翁,襟怀盎阳春。庭草故不除,於以观天真。

()

至今说花县,当日奉潘舆。

未必若赵母,囘班候起居。

()

橐中奇物为棋输。

()

眉山汉嘉东西州,估船日日到津头。

不得讲书一行字。

倚遍临江百尺楼。

黄钟大吕忽复见,绣段英瑶何足酬。

愿约青神王夫子,来醉万景作中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