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怀

秋宵月下有怀朗读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注释

沾:润湿。

栖:栖息。

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伫立:久久站立。

参考资料:

1、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78页

2、吴霞,陆险峰本册主编.小学生天天诵读 5年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第32页

秋宵月下有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异乡月夜思念亲人而作。

参考资料:

1、刘锬编写.情系明月:咏月古诗欣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3:第103页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孟浩然朗读
()

相关作品

并州令尹古人风,淮海相忘十载中。

丽句晓披花绰约,清谈初扣玉丁东。

追攀昔共猗玕子,嗜好今同桑苎翁。

所惜华船轻解繂,未窥笠泽故书丛。

()

梦断高唐几度秋,白杨风急水东流。可怜艳骨知多少,青冢垒垒尔独留。

()

平生声价重相如,况有文君慰索居。蓟北谩嗟千里别,江南遥寄数行书。

篮舆花满春游处,石鼎茶香午梦馀。遥想德星相聚处,二难持杖更将车。

()

唐室当中叶,君家有右丞;雄文堪讨贼,苦节亦为僧。

踪迹今相似,遭逢古未曾。会须负日月,沧海见鳣升!

()

石栏沙路雨声乾,为欠萧萧一两竿。深带土膏从地底,暝移茅屋过江干。

方于辰日依时种,影待晴天拂翠看。试倚蓬窗听疏密,布袍沾尽不知寒。

()

西风悲兮败叶索索,照陈根兮秋日将落。

彷佛兮梦与神遇,顾瞻九泉兮岂其可作。

俄有悲乎之羽虫兮,自伤时去物改,拥旧柯而孤吟。

四郊莽苍声断裂兮,久而不胜其叹音。

平生之梗概兮欲萧萧而去眼,将绝之言语兮忽历历而经心。

谓逝者有知兮,何喜而弃此去也。

谓逝无知兮,谁职为此梦也。

凭须臾之不再得兮,哀此言之不予听。

回廊窈窕月皓白兮,无复曩时之履声。

◇◇平生之余制兮,芗泽其犹未沫。

虽飘飘其日败兮,吾不忍改其此佩。

愁薨薨其中予兮,如醳酒之不化。

欻别离之几时兮,谁与此夏日冬夜。

自我先兮一无穷,在我後兮亦一无穷。

六七十便了一生兮,何异木末之有狂风。

待外物而造适兮,固不若放之自得之场。

彼庄生之一缶兮,亦何异荀氏之神伤。

吾固知藏於天者至精,交於物者甚粗。

饮泣为昏瞳之媒,幽忧为白发之母。

忧来泣下不可安排兮,如孟津之捧土。

彼寒暑之寖化兮,天地尚不能以朝莫。

目茕茕而不寐兮,夜亹亹而过中。

虽来者犹不可待兮,恐不及当时之从容。

()

洞府何年别,烟霞此会同。白云期乍返,沧海信常通。

谒帝留双舄,宾王遇八公。还持鸿宝术,归访葛仙翁。

()

空濛到此肃衣冠,岂有时非道援难。却向流泉甘自老,不知洗耳竟何欢。

一边清影无牛饮,三月幽光见雀团。后世利名心太躁,古人高尚未应弹。

()

记花阴映烛,柳影飞梭,庭户东风。彩笔争春艳,任香迷舞袖,醉拥歌丛。画帘静掩芳昼,云翦玉璁珑。奈恨绝冰弦,尘消翠谱,别凤离鸿。

莺笼。怨春远,但翠冷闲阶,坠粉飘红。事逐华年换,叹水流花谢,燕去楼空。绣鸳暗老薇径,残梦绕雕栊。怅宝瑟无声,愁痕沁碧,江上孤峰。

()

雨洗环庐十二山,遥瞻烟树有无间。夕阳深院禅惊梦,斜月长空雁度关。

验气亦知摧碧草,闻声徒恨改朱颜。生涯冷澹唯搔首,漫道门多玉笥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