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叶:一作“树”。
碧溪:绿色的溪流。
佳期:美好的时光。
杳(yǎo):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这首诗最早录载于《树萱录》。书中说:“番禺郑仆射尝游湘中,宿于驿楼,夜遇女子诵诗……顷刻不见。”所诵即上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魏庆之《诗人玉屑》都转录了《树萱录》的记载。前者把此诗列入“鬼诗”类,后者则列为“灵异”类。
参考资料:
1、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6-1387
此诗首句“红叶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次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去,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宛然在弹奏一支乐曲,如泣如诉,打破了这夜的寂静。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笔墨精当,含蕴丰富,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那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爱的人儿再也不会和自己共度美好快乐的时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长的凄风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直言不讳地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曾有过幸福的爱情,而此时,“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这首诗语短情深,措辞委婉而造语清丽。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湘驿女子。 湘驿女子:生平不详。唐代诗人,著有一诗甚为有名。诸多文学作品中均有记录《全唐诗》作者亦将此诗选编于内。
。。。
。。。
。。。
。。。
。。。
去日复来日,光阴苦相催。千里复万里,世道何悠哉。
古人已不复,今人徒自哀。甲第变耕陇,荒墟且崇台。
兴废在眼前,恻然感我怀。干名羞苟进,著业乏长材。
惟酒可托兴,焉得日衔杯。
。。。
。。。
。。。
。。。
故旧别云久,话言犹未聆。岁暮念愈剧,宵长梦形频。
忆昔始倾盖,相看俱妙龄。参乎方越席,鲤也才趋庭。
乐泮共采藻,泛江同食萍。玄深探羲画,狂妄窥麟经。
端能辨箕荄,未省分雷霆。卷帙发晨架,膏油燃夜棂。
君才富八斗,我字识一丁。轻愿苦窘幅,高屋钦建瓴。
低头愿为愈,割席终惭宁。结游指寥廓,约泛航清泠。
骥足骋天骏,鳌头缗海腥。涂远困尘鞅,棹回阁寒汀。
壮怀誓白水,愤气干青冥。孤屿散形影,双溪隔沧溟。
耿耿月遥共,悠悠门独扃。论文忆李白,对酒怀刘伶。
乡校鼓沂瑟,颂章赓鲁駉。濯暑振风袂,破寒操雪舲。
胜游仿栗里,雅会脩兰亭。瓶罄沽瓮蚁,烛残照囊萤。
猖狂却大雅,酩酊还独醒。槐市忽飞诏,英才先振翎。
短檠歌慷慨,长剑磨晶荧。旧耻雪赤壁,奇功收井陉。
高价压群玉,新文丽繁星。乡闾借光艳,庠序资仪刑。
随群袍暂白,唾手衫当青。残生适孤苦,举足方伶俜。
文房泣遗泽,座右悲先铭。犬马不填壑,凫鹥卒同泾。
射缟服彊箭,撞钟施寸筳。惟求免场屋,讵望扬王庭。
师旋约奏凯,案就期脱囹。势屈战徒力,命奇文不灵。
秋翼困燕雀,春苗害蟊螟。日念返桑梓,愿言和鸾铃。
溪山有偕隐,风雨无独听。悬崖踏苍翠,怪石穿珑玲。
豹闲眠雾窟,鸟倦栖云屏。世情自翻覆,交态长芳馨。
岁时觉荏苒,咫尺如飘零。盈亏屡瞻桂,开落频观蓂。
欲去废负米,念来方祝蛉。何时掺子手,一笑空吾瓶。
注目杳云雁,缄书附原鸰。鄙吝伫涤胃,钝顽资发铏。
得得戒徒驭,迟迟趋阙廷。犹胜炙手辈,奔走趋公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