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山人归嵩阳

送杨山人归嵩阳朗读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译文

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

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注释

杨山人:具体事迹不详,李白亦有《送杨山人归嵩山》诗,写的应是同一人。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

动:近。

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

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参考资料:

1、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620

2、吕树坤,徐潜选注译.新编·注释·今译唐诗一千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01:102

送杨山人归嵩阳创作背景

  从诗中“夷门二月柳条色”一句,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于大梁,因为夷门是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天宝三载(744);有人认为李白与高适两首同题诗,都是天宝四载(745)五月后所作。兹从天宝四载之说,但从诗中的“二月柳条色”推断,此诗应是在该年春二月左右所写。

参考资料:

1、刘常编著.高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3-47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高适朗读
()

相关作品

乙巳之秋七月朔,太阳无光天索寞。

辟雍诸儒坐读书,谈古谈今自惊愕。

玉皇不受紫宸朝,百官拜表群阴消。

明朝丞相做礼数,宣押归堂只如故。

()

城上层楼天边路。

残照里,平无绿树。

伤远更惜春暮。

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

无计使,哀弦寄语。

相望恨不相遇。

倚桥临水谁家住。

()

鸣阳高处隐相招,雅有声诗叶帝韶。青玉倚将天外案,白云持向日边谣。

盟齐二仲矜千古,毫战双锋殿六朝。一自银河龙剑后,精华容与醉丹霄。

()

李氏当年著佛书,此邦犹记旧居庐。因公寻访松生语,不识何人为守株。

()

交游二十载,恐负壁间名。

图籍有真味,林泉无俗情。

我方穿短履,君始彯长缨。

出处今殊致,同司山月明。

()
<p>人间不可以托兮,信长风而云行。</p><p>浩漫其将何之兮,怅飘忽而徂征。</p><p>天生材以有用兮,思逢时而经纶。</p><p>苦恩疏而媒劳兮,坐长叹以抚膺。</p><p>鸡聚族以争食兮,凤孤飞而无隣。</p><p>璚草隐於深谷兮,层丘蔽以苍榛。</p><p>骅骝拳跼而不得食兮,蹇驴得志以鸣春。</p><p>蝘蜓嘲龙兮鱼目混珍,嫫母衣锦兮西施负薪。</p><p>世道有此翻覆兮,谁察余之坚贞。</p><p>块独处此幽默兮,乃龟息而虬蟠。</p><p>不旷荡以纵适兮,何拘挛以守常。</p><p>将倚剑乎天外兮,欲挂弓於扶桑。</p><p>以倥偬而为巢兮,以虚无而为场。</p><p>运以大风之举兮,假以摩天之翔。</p><p>前期浩乎漫漫兮,浮四海而横八荒。</p><p>赤玉舄以东上兮,烟苍苍其逢山。</p><p>逢羽人於天门兮,方瞳好其容颜。</p><p>遗我书以鸟迹兮,读不閒而三叹。</p><p>偶然值乎青童兮,绿发双双其云鬟。</p><p>笑我学仙之晚兮,蹉跎凋乎朱颜。</p><p>玉女飘飘而下兮,遗我以流霞之杯。</p><p>稽首拜而自笑兮,问南登之路岐。</p><p>采姹女於江华兮,收河车於清溪。</p><p>卧香炉以餐霞兮,窥石镜而心清。</p><p>遥见仙人於彩云兮,把芙蓉於京。</p><p>期汗漫於九垓兮,接卢敖於太清。</p><p>乘兴任夫所适兮,鸣驺忽其西驰。</p><p>栽若木於西海兮,采琼蕊乎昆山。</p><p>揖叔卿於云台兮,恍惚凌乎紫冥。</p><p>饮玉浆於丹丘兮,备洒扫以明星。</p><p>赤松借予以白鹿兮,挟两龙以相从。</p><p>传秘廖於韩众兮,精诚与夫天通。</p><p>西上既穷其登攀兮,云飘然而无心。</p><p>八极可以神游兮,赋大鹏於北溟。</p><p>激三千以崛起兮,向九万而迅征。</p><p>访广成於至道兮,闻大块之幽居。</p><p>掇玄珠於赤水兮,天下不知其所如。</p><p>凌云霄以直上兮,入无穷而遗形。</p><p>骑日月而羽化兮,翼鸳鸾而云行。</p><p>出宇宙之寥廓兮,羾阊阖之峥嵘。</p><p>载长云之河车兮,十二楼与五城。</p><p>登真朝於玉皇兮,赐琼浆以玉杯。</p><p>听天语之察察兮,廓如云而天开。</p><p>天地同乎枯槁兮,生世如乎转蓬。</p><p>君子化为猿鹤兮,小人或为沙虫。</p><p>营营为何所求兮,鸡鸣趋乎四关。</p><p>十步而九太行兮,世路多乎险艰。</p><p>传其语以铭骨兮,永愿辞於人间。</p><p>忽魂悸以魄动兮,即归路而长叹。</p><p>转天车於六龙兮,云骈下而飘翩。</p><p>风为马兮霓为裳,靡星旃兮回鸾车。</p><p>烛龙衔光以照物兮,列缺挥鞭而启途。</p><p>欻翳景以横翥兮,逆高天以下垂。</p><p>望四海兮何漫漫,长相思兮在长安。</p><p>复长剑而归来兮,谒九重之天门。</p><p>白日照吾之精诚兮,效剖胆而输肝。</p><
()

春皇赋上瑞,来宁黄屋忧。

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

风声将仁气,艳艳生瓦沟。

寒花舞零乱,表里照皇州。

千门委圭璧,晓日不肯收。

元年冬无泽,穴处长螟蟊。

两宫初旰食,补衮献良筹。

有道四夷守,无征万邦休。

耆年秉国论,泾渭极分流。

辍耒入班品,逸民尽归周。

股肱共一体,间不容戈矛。

人材如金玉,同美异刚柔。

正须众贤和,乃可疏共吺。

改弦张敝法,病十九已瘳。

王指要不匿,蚀非日月羞。

桑林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天意果然得,玄功与吾谋。

此物有嘉德,占年在麦秋。

近臣知天喜,玉色动冕旒。

儒馆无他事,作诗配崇丘。

()

芙蓉帐冷减容光,愁倚薰笼懒着床。寒气逼人眠不得,钟声催月下回廊。

()

幽花一暝秋如梦,恹恹翳镫笼帐。泪匊冰绡,愁量锦瑟,香咽纤魂还傍。

凄风自飏。卷叶叶罗衣,冷薰空桁。谁侣雏莺,梦游分影夜江上。

多情最怜小玉,结连环短佩,仙步来往。旧月钩阑,残云镜盝,供得閒人惆怅。

孤欢半强。任落拓江湖,楚腰慵唱。起玩凉星,沸帘筝线响。

()

寒檐寂寂雨霏霏,候馆萧条烛烬微。
只有今宵同此宴,翠娥佯醉欲先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