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遥买杖

李遥买杖朗读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译文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个在出售拐杖的人,因为价钱便宜,就用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这时秭归城中恰好又有一个村民被人所杀,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识出了拐杖,说:“这是我父亲的拐杖。”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一切拷打的手段都用尽了。李遥确实是买的拐杖,然而卖拐杖的人已不见了,李瑶无法还给自己清白。官府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最终不知道那个卖拐杖的人是谁。集市上的人千千万万,而李遥恰巧遇到卖拐杖的人,就此牵连到他的过去导致隐情败露,这一件事也真的蹊跷啊。

注释

随州: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东。

逾年:第二年.

秭归:地名,在今湖北省西部。

至:到

数:几

是:这

适:正好,恰好

为:被

验:检验

榜掠备至:受尽拷打。

实:确实

通:押送到。

败:败露。

怪:对..........感到奇怪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

沈括朗读
()

相关作品

为闵人疲上马行,此时消息尽分明。更怜跣足无衣苦,充此直教天下平。

()

举国无名川,一湖何滉瀁!环抱三百里,下窥五十丈。

神武开辟来,亘古无消长。氿泉日穴出,洑流失归向。

一碧湛空明,万象绝依傍。昂头只日月,两轮互摩荡。

我来驾一舟,杳茫迷所往。谓是沧溟游,乘风破巨浪。

何图众山顶,乃泛海荡荡。关东昔豪杰,割地争霸王。

汤池据此险,漆城莫敢上。迩来司农官,又作填海想。

凿脉乾此湖,可得千沃壤。纷纷校得失,尧桀我俱忘。

且作烟波徒,容与打双桨。

()

归客归何处,应辞虎豹关。不妨过菊节,端爱近云山。

开卷浑真乐,谈天少汗颜。几时寻钓伴,为报海鸥还。

()

前贤重交际,世俗竞将迎。用礼皆由正,知和始可行。

候亭增旧构,题榜易先名。训徼非存远,还当鉴鄙情。

()

云峰面面巧随人,渌净兼无一点尘。开尽岩英并涧蕊,君王自与物为春。

()

多士推温学,耆儒佐冷官。

虽为绛帐亚,似可绵衣看。

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

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

()

飞观连霄汉,山门一径幽。青林藏雨暗,白水抱城流。

未脱尘中趣,虚传物外游。回骖西日晚,清磬起层楼。

()

负清抱黄圆如弹,昆仑磅礴幽未判。

母鸡春日宿鸡栖,躬抱乾坤入烹煆。

翼之腹之气自蒸,有时踏转令交贵。

朦朦如因当昼中,惺惺无眠过夜半。

食时莫怪唤不应,凝然有在应难唤。

君不见阴阳气足有超越,恍惚惚恍生神观。

数声隔{彀弓换卵}闻淳音,一点悬胎脱幽赞。

母鸡惯事徐啄开,可怜毛羽良毰毸。

却思裹许若为活,跧伏性命能低回。

啄粟饮水孰教之,天机自动曾何疑。

三三两两旋母脚,出入南北相追随。

累然多寡企磊落,倏然后先无定著。

乘閒疾数数不得,往来旁午依前错。

闻道轮回少安泊,谪仙那能被法缚。

秋山归来酒新熟,呼童烹鸡色自若。

杀与不杀莫忖度,请君寒江倚山阁。

()

古交重气谊,不为势位隔。会少别离多,志士深所惜。

骢马东南来,来暮去何亟。留连苦无计,杯酒聊永日。

绝嫌城市喧,一舸访荒寂。孤山芳意歇,青子渐堪摘。

凄凄风雨横,黯黯杨柳碧。天公岂有意,助我动秋色。

重来定何时,慰此长相忆。

()

自古悲秋物,多伤黯黯魂。

鱸鱼轻客臣,纨扇感君恩。

颍濑寒明野,嵩云侧露村。

此中知止地,归去掩柴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