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驿见元九诗朗读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译文

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注释

蓝桥:桥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设有驿站。唐裴铏《传奇·裴航》:“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元九: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元排行第九,因以称之。宋杨伯岩《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少陵称谪仙为十二……刘禹锡谓元稹为元九。”

春雪君归日:元稹奉召还京时正逢下雪。

秦岭:山名。又名秦山、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此处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岭,是白居易此行所经之地。

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循墙”句:古人常常把自己的诗文题在旅途中的建筑物上,供人欣赏。所以白居易每到驿站,就急切地寻找好友的诗。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26-527

蓝桥驿见元九诗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诗。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这首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蓝桥驿见元九诗》。

参考资料:

1、赖汉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93-894

  元稹题在驿亭的那首诗说:“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玉帐”、“银区”说明他经过这里时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诗一开头就说:“蓝桥春雪君归日”。元稹西归长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东去江州,时为八月,满目秋风,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岭秋风我去时”。白居易被贬江州,自长安经商州这一段,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蓝桥驿既然看到元稹的诗,后此沿途驿亭很多,还可能留有元稹的题咏,所以三、四句接着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

  元稹题在蓝桥驿的那首七律的结句说:“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那种得意的心情,简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所以,白居易诗第一句“蓝桥春雪君归日”,是在欢笑中含着眼泪。更令诗人难堪的是:正当他为元稹再一次远谪而难过的时候,他自己又被贬江州。那么,被秦岭秋风吹得飘零摇落的,又岂只是白居易一人而已,实际上,这秋风吹撼的,正是两位诗人共同的命运。春雪、秋风,西归、东去,道路往来,风尘仆仆,这道路,是一条悲剧的人生道路。“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诗人处处留心,循墙绕柱寻觅的,不仅是元稹的诗句,更是元稹的心,是两人共同的悲剧道路的轨迹。友情可贵,题咏可歌,共同的遭际,更是可泣。而这许多可歌可泣之事,诗中一句不说,只写了春去秋来,雪飞风紧,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升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却容纳这么多丰富的感情,这是不容易的。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如,写元稹当日奉召还京,着一“春”字、“归”字,喜悦自明;写诗人远谪江州,着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见。“春”字含着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这几个字,既显得对仗工稳,体现了纪时叙事的妙用;又显得感情色彩鲜明,淋漓尽致地进行了抒情写意。尤其可贵的是,结尾处别开生面,以人物行动收篇,用细节刻画形象,取得了七言绝句往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细节传神,主要表现在“循、绕、觅”三个字上。墙言“循”,表现出诗人是寸寸搜寻;柱言“绕”,表现出诗人是面面俱到;一个“觅”字,片言只字,无所遁形。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试,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而且在七个字中三处使用动词,构成三个意群,吟诵起来,就显得诗句节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并发,更衬出诗人匆忙、仓促的行动和急切的心情。通过这种传神的细节描绘和动作旋律的烘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促使读者深深为他怀友思故的真情挚意所感动,激起读者对他遭逢贬谪、天涯沦落的无限同情。一个结句获得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更是这首小诗的特色。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朗读
()

相关作品

大江东流接混茫,金山焦山郁相望。

铁瓮长城北枕江,中有三槐节妇堂,壁立万仞之高冈。

自别母氏归刘郎,中朝琼树摧秋霜。

玉琴不奏双鸳鸯,玉笙不吹双凤凰。

络纬夜啼月上房,烛光照泪垂汪汪。

纺绩给朝莫,群雏忽成行。

生处同室居,死期同其藏。

新阡种松三尺强,黛色已见参天长。

流脂入地成琥珀,终夜吐焰如丹光。

扬雄与冯道,不异燕赵倡,食君之禄而弗与国同存亡。

呜呼,节妇之德不可量。

节妇之发白于雪,节妇之心化为铁。

我歌为继柏舟诗,门户他年耀旌节。

()

金穀计浩穰,山水志契阔。

晴空倚危楼,快对西山雪。

胸中浩气充,物外嚣尘绝。

无事坐清吟,远岫窗中列。

()

门有车马客,来自万里途。峥嵘百宝装,昂藏双龙驹。

腰悬辘轳剑,兜辉明月珠。入门惊四座,气宇凌九区。

问客何所能,问客何所求。客亦无所能,客亦无所求。

但伤尘壒内,斯人无时休。一朝意气尽,白骨堆荒丘。

蛆蜹穴枯腊,妖狐窃髑髅。游魂苦无依,阴雨时啾啾。

谁解养玄关,而将奇龄修。东海蓬莱山,五城十二楼。

上有飞仙居,吾曾与之游。授我延年术,教我守中枢,专气而致柔。

阳昌阴魄,消缘督转,玄机渊镜恒内留。得一万事毕,金水分恩雠。

天人互相盗,灵苗结县旒。虚室渐生白,皓月当清秋。

神与太虚盟,形与元化谋。万感斗其心,相刃复相劘。

鬼伯入虚舍,遂受阴阳欺。生死操方寸,端倪尔自知。

再拜受秘箓,拳拳中藏之。大道贵丧我,吾将祛滑疑。

安能同混浊,甘为异类摧。

()

钟王顾陆几千年,赖汝风神次第传。落魄此生看莫笑,一身还是米家船。

()

凉秋白露满芳荪,无限穷途旧泪痕。千古狂歌谁会意,西风原上吊诗魂。

()

绪风丝雨,苦促征帆去。一带晚烟萦野树,重被湿云留住。

洲边竹屋参差,停船小步些时。三两渔舟泊处,滩前立个鸬鹚。

()

李陵入匈奴,自恃将家子。眼空沙漠群,气弱天下士。

转战驱懦兵,贪功入深垒。杀气惨云日,笳鼓昏未已。

苦将死敌争,坐使家声靡。堂堂飞将军,夫岂卫律比。

远意欲有为,偷生以含耻。对案不能食,殊方忍居此。

霜寒塞雁鸣,雪冻白草死。迢遥望妻孥,灭没谁与理。

()

闲游何用问东西,寓兴皆非有所期。断酒只携僧共去,
看山从听马行迟。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
应有交亲长笑我,独轻人事鬓将衰。

()

招唤欲千回。暂得尊前笑口开。万水千山还麽去,悠哉。酒面黄花欲醉谁。
顾影又徘徊。立到斜风细雨吹。见我未衰容易去,还来。不道年年即渐衰。

()

昔余寄薄游,并公宰闽邑。翩翩丹山禽,千仞亦栖棘。

拙劣守故丘,公独崇明德。建节炎海隅,晤言慰畴昔。

昨来祗简书,忽有西瓯役。漓江岂不遥,旬宣美臣职。

胡由事攀留,壶浆望如渴。矫矫云间公,梦寐犹颜色。

刘君鄱阳彦,贱子实亲识。岭树摇心旌,一别云泥隔。

行矣各致辞,努力加餐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