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小池朗读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杨万里朗读
()

相关作品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

湖州昔在湖州日,日日逢人写竹枝。一段枯梢作三折,分明雪后上窗时。

()

玉手歌姬托凤雏,堂前画额旋调朱。春风吴会宜男草,试问他人种得无。

()

侬居清溪,郎居白石。途中相遇,宛若旧识。

()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潈。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

北杓指玄朔,南景留严冬。中衢返羲驭,淑气扇黄钟。

微阳惧不力,固阴密且重。至尊怵时令,端拱象钦恭。

闭关关遏行,旅玉罗勋庸。天乃群物祖,日为众阳宗。

眇兹一线晷,邈彼九渊龙。泰登自此肇,复来岂无从。

圣人谨元始,君子履攸终。

()

燕声娇,花影碎。日过窗西,犹自厌厌睡。一线情丝常似醉。

九十春光,半拥鸳鸯被。

靥销红,眉敛翠。便到沉身,总是多情泪。说与东风都不会。

镜子裙儿,晓得人憔悴。

()

广南叶顺居士,施我褐紬直裰。

比之七斤布衫,这个犹难提掇。

天寒雪落便披,日暖风和即脱。

脱著毕竟是谁,惭愧观音菩萨。

()

谁云琼管远,闻说似青丘。奇甸三千里,仙居十二楼。

波摇南斗近,月迥夜珠浮。莫更随槎往,飘飘犯女牛。

()

霰集瓦跳鸣,风横窗竹声。

阴来由有渐,落地势难平。

龙具愁终夜,鹑衣起迟明。

儿时故狂甚,老境只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