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赏牡丹朗读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译文

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

芳香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

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

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

香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态美丽应当画入宫图。

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

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

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

注释

赏牡丹:这是诗人居官长安时写的一首赏牡丹诗。全诗围绕一个“赏”字,写自己看牡丹时的审美感受。

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按:唐人嗜牡丹,到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此风尤盛。

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唐韩愈《早春呈张水部》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花柳满皇都。”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

香遍:香满。苓蓤(líng):《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唐人李善《文选注》云:“苓,古‘莲’字。”汉代枚乘《七发》云:“蔓草芳苓。”言其以芳香著称。菱一名芰,与荷花同是芳香花卉,有词牌《芰荷香》可证。此句谓牡丹花香四溢,使苓蔆相形见拙,羞愧欲死。

红烧:花色红艳如火。踯(zhí)躅(zhú):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见《本草纲目》卷一七。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高枝濯濯辛夷紫,密叶深深踯躅红。”

软光:柔和的光泽。细脉:犹言气脉。此句写牡丹的韵致。 脉在古文中解释为似血管一样连贯成系统的东西。参考历代诗文,细脉多实指细水流,这里翻译为细水流或能做一说,但是结合全篇来看,这里应该诗正面描写牡丹的姿态,细脉指牡丹的枝干更合适一些。

妖色:艳丽姿色。白居易《牡丹芳》诗:“减却牡丹妖艳色。”暖:原缺,据席本、《全唐诗》补。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攒金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韩琮《咏牡丹未开者》诗:“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秀囊。”

含棱:翻卷的花瓣。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好和”句:写牡丹的花香,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椒房仪法,御服舆驾,所发诸官署,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宋书·恩幸传序》:“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堪画”句:写牡丹的丽质如美人,可以画成选入宫中的美女图。

晚态: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态。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

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

赏:席本作贵。斯须:片刻、一会儿。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变故在斯须。”

参考资料:

1、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82-283

赏牡丹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京城长安盛行赏牡丹之风俗,“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文人墨客也多以牡丹为诗料吟咏,此诗便是其中一篇。此诗约略作于宪宗元和七年(813年)归京之后,而细不可考。

参考资料:

1、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82-283

  中唐时期牡丹诗佳篇迭出,王建此篇不写牡丹一时之态,而是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再写牡丹凋零,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道尽惜牡丹之情。

  诗作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用一个益字,生动的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诺大的长安城处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此“益”引申为“满”,如同韩昌黎“绝色烟柳满皇都”,两诗皆非单讲数量之多,而是从更深层的去讲,韩诗更多的是写春满长安,而王建此句是讲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了长安。用笔夸张大胆,用字生动准确,令人深切感受到牡丹之盛。

  后句用反衬的写法进一步说牡丹之美,苓蔆是传说中的香草,却被牡丹的花香比的羞愧欲死;山踯躅是颜色红艳的花,遇到牡丹的艳色却显得黯然失色几如枯萎。这样的描写下,即使没见过牡丹的人也能感受到牡丹超绝的鲜艳和芳香。紧接着,作者描写牡丹的气韵。枝干为柔光所笼,而花朵被妖艳的色彩晕染了娇嫩的肌肤。前句描写牡丹纤细的枝干姿态和气质,后句则以美女嫩肤为比喻写牡丹的花朵的质感,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描述牡丹花的娇美。随后,作者用大量比喻,描写牡丹花的细节。用金粉来比牡丹花的黄蕊,而满字也生动的写出牡丹花蕊之繁;用缕缕红流苏来比牡丹翻卷的花瓣,写出了牡丹花瓣色泽和形态。“好和”句,以衬托笔法写牡丹之贵。香气可以熏染御衣,姿态可以描画入宫图,都是用皇家所用来衬托牡丹气质的高贵。

  随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开始写牡丹的晚态和凋零,用哀愁的新妇,望着病夫的女子,分别写牡丹的将谢和凋零。用拟人的笔法,写出了牡丹的晚态,惹人怜惜。从写牡丹之盛到牡丹之贵再到牡丹之美转而写牡丹将谢,再写牡丹凋零,作者一步步引导大家从赞叹到喜爱再到怜惜。这时作者发出感慨,请大家珍惜花时,客人能多赏一会儿就多赏一会儿吧。这时的感慨已经是水到渠成,通过前面的描写,读者此时对牡丹的怜惜应也感同身受,仿佛作者是道出了我们心中之所想。

  最末,作者用一夜清风起,千金买亦无,道出了花时难久的怅然。开篇之盛艳,末尾之冷清,强烈的对比让末尾仿佛一副大留白的画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风吹过,花亦凋零,这其中是不舍,是怜惜,是冷清,种种情感由人品读。

  借凋零写惜花非王建独有,白居易就有《惜牡丹花》开一时之风气:“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此后李商隐的效仿作《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亦作:“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而尽管王建的牡丹诗同样是写凋零写惜花,却是从花开写到花落,借对情感的把握的细致入微,用精心的铺垫将读者引入到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景当中。诗作描写过渡自然,惋惜怅然之情水到渠成。王建的牡丹诗从单纯的赏牡丹落笔,惜牡丹入情,不寄托政治抱负个人得失,就是写一个“赏”字,且赏出了独特的风格,乃唐代赏牡丹诗作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王建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

王建朗读
()

相关作品

猗欤我祖秦之康,维岳钟秀通天潢。嫡庶振振四男子,一一教之以义方。

我考惠王袭祖荫,分茅诸父皆封王。鸑鷟麒麟瑞明世,中间杰出推汧阳。

玉叶金枝竟凋殒,岿然仅见存灵光。王性恬然靡所好,孜孜为善希刘苍。

宗藩耆寿典刑在,如松斯茂兰斯芳。厌世一朝观化去,骑箕游彼白云乡。

远近无人不嗟悼,况在骨肉情尤伤。讣音千里达当宁,便蕃恤典非寻常。

奉常稽行谥端懿,帝曰休哉王可当。象贤克孝有宗子,三年血泪流淋浪。

咫尺终南瘗冠剑,杜陵西畔曲江傍。寒烟落日翳荒草,瑟瑟悲风号白杨。

吁嗟王心料无憾,含笑幽宫天地长。

()

朝行太行路,夕渡巫峡水。

所至或相触,舟车竟摧毁。

人生各异面,方寸千万里。

片语苟不符,其险过于此。

()

逶迟车马倦,近郭日初曛。古庙沙扶碣,危城塔入云。

地平河势阔,风远市声闻。好忆湖山路,烟岚翠不分。

()

重煽炎光达远夷,归来翻履祸几危。蛮滩千仞谁云险,却在城西稿葬时。

()

流水高峰尽日闲,柴门风卷不成关。主翁虽有无劳问,原与游人共此山。

()

清朝汲井灌芙蓉,谁捣玄霜擘面逢。不管羁人消渴甚,尽倾玉露洗朝容。

()

玉管葭灰细细吹,流莺上下燕参差。

日西千绕池边树,忆把枯条撼雪时。

()

市尽官河得雪清。孤游移舸避妍晴。春愁似水连鸥起,山色通桥与雁平。

年事换,雨香零。题诗谁寄草堂灵。酒醒寺寺钟声发,仿佛江船夜半听。

()

风邮花气扑重楹,半日浮生订酒盟。世事如棋堪着眼,江花似面不胜情。

谈于调合元尤赏,尊以诗豪晚更倾。未许幽栖宜癖性,山云吹雨望馀清。

()
<p>於赫圆宰,视听自民。</p><p>惟圣能飨,非德莫亲。</p><p>乃眷炎宋,受命以仁。</p><p>十月三叶,涵每毓春。</p><p>德厚流光,施及吾君。</p><p>历数有归,兆协大横。</p><p>性笃孝薛,天纵睿神。</p><p>思皇帝统,积累艰勤。</p><p>譬彼菑田,</p><p>是播是耘。遗大朕躬,</p><p>曷其敢宁。嗣训九年,</p><p>端拱严宸。权纲复归,</p><p>如日宣精。奸险投荒,</p><p>耆哲扬廷。与物便始,</p><p>三载惟寅。宗祀戒期,</p><p>历吉中辛。孚号万方,</p><p>以肃先庚。饬我玉幣,</p><p>洁我粢盛。秋霖淫泆,</p><p>俄浃六旬。法宫祗惧,</p><p>虔祈百灵。炉沉未烬,</p><p>如谷应声。飚籁号起,</p><p>雾侵敛昏。凡百执事,</p><p>肄习彬彬。戊辰斋居,</p><p>弥竭精纯。昧旦盛且,</p><p>天仗肃陈。爰趋殊庭,</p><p>溯瞻九闳。眷我道祖,</p><p>凝神窈冥。浚发灵源,</p><p>流福无垠。旋跸清庙,</p><p>感恻蒿焄。端冕对越,</p><p>秉心著存。暨入祢室,</p><p>有涕其零。僾若有见,</p><p>忾如有闻。景续陆离,</p><p>瑞霭轮囷。乃备法驾,</p><p>玉軑金轮。苍龙载驱,</p><p>和鸾锵鸣。黄纛晅书,</p><p>翠蕤梢云。还复斋寝,</p><p>以须肇禋。重屋启邃,</p><p>入牖徹扃。秸席纯敷,</p><p>蜡炬交荧。金石森列,</p><p>豆笾芯芬。有雨其雱,</p><p>激电震霆。先事以戒,</p><p>升奠而停。皇心益祗,</p><p>惕若持盈。上帝降鉴,</p><p>富媪式凭。二后严配,</p><p>五帝侍轩。陛级陟降,</p><p>食饮乐欣。礼仪既备,</p><p>廷列九宾。宣旨辍贺,</p><p>免御端门。天降威灵,</p><p>宁不震惊。省咎宸扆,</p><p>肆眚八纮。相古肆祀,</p><p>酒癣牡骍。吒物荐忱,</p><p>惟协这馨。玉带之图,</p><p>奉高所营。盖第圜水,</p><p>入自昆仑。辩说蹖驳,</p><p>舛厥本源。若稽皇佑,</p><p>裁自帝尊。合祛参侑,</p><p>不渎不烦。维时春和,</p><p>穆穆迓衡。尚劳圣虑,</p><p>抑加鸿名。制诏辠己,</p><p>千古日星。其在於今,</p><p>履运艰屯。胫躔错度,</p><p>水旱存臻。寇盗虔刘,</p><p>公私窭贫。国论轇轕,</p><p>政条放纷。所宜急急,</p><p>补坏支倾。皇帝明哲,</p><p>问学日新。夔夔翼翼,</p><p>是究是询。广内九重,</p><p>方丈八珍。采翠眩转,</p><p>尊罍溢醇。皇情泊然,</p><p>尧采若颦。沓来封章,</p><p>敷列典坟。旰不遑食,</p><p>坐或达晨。虽躬其劬,</p><p>未凝劂勋。因飨而思,</p><p>咎证之频。天诱帝衷,</p><p>跻之乾游。天启神断,</p><p>旋乾转坤。抵龟蔽志,</p><p>昒号列绅。若古有训,</p><p>股肱惟恐人,进退以礼,</p><p>艰哉选抡。匪余则私,</p><p>弛弛必更。皤皤一老,</p><p>为世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