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书怀

冬夜书怀朗读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译文

冬天夜晚冷又长,宫中传出更鼓响。

白草茫茫蒙浓霜,木叶萧疏冷月朗。

华服映我衰颓容,红灯照我白发苍。

正当朝廷尚年少,上朝不禁顾影伤。

注释

永:长。夜漏:漏,漏壶,古计时器。壶有浮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昼夜凡百刻,在昼谓之昼漏,入夜谓之夜漏。意为夜间的时刻。此处夜漏是指报更的鼓声,即漏鼓。

霭:霜雾迷茫的样子。澄,澄清明朗的样子。

尚少:用汉代颜驷不遇的典故。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冬夜书怀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前后。李林甫当政时,王维作为张九龄起用之人,因而在政治上受到压抑,眼见年华流逝,老之将至,却依然位居人下,而那些投靠李林甫的年轻无行文人却青云直上,心中不胜感慨,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7-78

  本诗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肃杀衬托自己途失意的萧索。又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的对比,表现诗人无奈的迟暮心情。

  不是真写自己老迈无用,顾影自惭,而是写自己不受重用,与执政者的心意相左。王维早在天宝十一年即为吏部郎中,而至天宝末,转为给事中,官阶并未升迁。据《旧唐书·李垣传》:“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当时,被排挤出朝廷的有“尚书十数公”,而同时启用了一批归附于杨国忠的年轻人。王维虽未外调,但给事中是谏官,在杨国忠一手遮天的极权统治下,可谓无言可进,无言可采。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之情,只能在诗中作委婉的流露。

  天宝年问,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当政,王维对这两个反动腐朽的政治集团都有所认识,不愿同流合污,但既然在朝为官,也不能不与其敷衍周旋。诗人内心极其苦闷,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在这首诗中,他叹老嗟卑,惭愧无用,却隐隐地流露出对当朝援引朋党、年少竞进的不满。诗从他人值省中起笔,写寒夜漫长,漏滴声声,宫外草白霜凝,木衰月清。这萧条冷寂的冬夜景色,更加强了诗人的迟暮之感。五六句自绘其形,丽服与衰颜、朱灯与华发相互映照,对比鲜明。言简韵促,寓慨深沉。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朗读
()

相关作品

铁马狐裘出汉营,瘴云深处守孤城。

无端遇著场心事,鸣轧江楼角一声。

()

小国争盟祸莫逃,托名仁义直徒劳。杀人祭鬼宁非忍,犹自临戎惜二毛。

()

青门不种故侯瓜,拣得湖山便寄家。

老境一廛依水竹,壮游万里犯风沙。

气衰那办饮无算,病著更知生有涯。

莫道吾庐全索寞,墙东新补数株花。

()

桥门冠盖蔼如云,才气争先总出群。自愧腐儒无一艺,强颜来此较斯文。

()

师住匡庐南面山,飞来峰下略开单。时情淡薄知音少,吾道彫零行路难。

何必善书须学卫,未应解义必师安。丈夫不用寻尘迹,自向虚空著羽翰。

()

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

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

()

星炯炯,思依依。关山幽梦绕,风雨暗魂飞。江南春好浑闲却,何事游人滞不归。

()

一年春事怅平分,小拨炉香换夕熏。天为酿花长作雨,山因入岳易生云。

愁倾梦里红梁酝,苦忆尊前白练裙。湘上几回南雁过,好诒风月续新闻。

()

乞得残形返故丘,满江明月送归舟。百年事业随身老,三岛烟霞入梦稠。

花下自吟移短榻,海中相伴有驯鸥。春田鸭粟家尝酝,长醉无人笑白头。

()

双鹤横桥阿那边。静坊深院闭婵娟。五度花开三处见,两依然。
水眄难禁频领□,歌云犹许小流连。破得尊前何限恨,不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