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朗读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注释

东流:东流县,旧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

野棠:野生的棠梨。

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唐牟融《送客之杭》诗:“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

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

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系(jì)马:指拴马。

“楼空”句:苏轼《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

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刘过《沁园春》(咏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料得:预测到;估计到。明朝(zhāo):以后,将来。

尊:指酒器。重见( jiàn):重新相见,重新遇到。

华发:花白的头发。《墨子·修身》:“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参考资料:

1、朱德才选注.辛弃疾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7月

2、张碧波选注.辛弃疾词选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年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创作背景

  此词是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江西帅召为大理少卿时作。辛弃疾年青时路过池州东流县,结识一位女子,此次经过此地,重访不遇,感发而作此词。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3-1494页

2、钱东甫著.辛弃疾传.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年

3、张艳玲,张书珩主编.影响中华文明的100位名人.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5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

  此词上阙中:“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乐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此,也是之个季节。暗合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指旧游之梦,“一枕寒怯”之孤单又暗衬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此时不得复见笔落之处愁思可见,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

  此词下阙则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出于帘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此亦稼轩之出众之处。至此可知此女是风尘女子。这里说不仅“飞燕”知之;向行人打听,也知确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怅更增,所以作者伤心地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上年惜别的旧恨,已如流水之难尽;此时重访不见的新恨更如乱山云叠,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边山多,将眼前景色信手拈来,作为妙喻。用意一唱三叹,造语一波三折,稼轩为词,达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觉无可言者,他都能尽情抒发。如镜里花难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从何说起。稼轩则又推进一层,造成了余意不尽的结尾:“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意思是: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只能如此罢了!

  全词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写到此,恋旧之情、身世之感已浑然不可分,大有“倩向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的意味,实为借恋杯之酒,浇胸中感时伤事之块垒。因为有此一结,再返观全词,只觉得无处不悲凉。这结尾,也照应了开头的岁月如流,于是归结到萧萧华发上,就此顿住。

  辛词郁积如山,欲说还休。清真所为是笔触纤细、笔笔勾勒的工笔仕女图;稼轩作成的却是洒脱爽健、一挥而就的泼墨写意画。这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是词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同时也能看出稼轩词作风格之独特,确实与众不同。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朗读
()

相关作品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

胡蝶来从胡蝶洞,南园先集罗浮凤。凤衰久作接舆歌,昨夜蝶酣庄叟梦。

东家西家胡蝶飞,蝶黄蝶白争春晖。罗浮大蝶真凤子,暂憩华堂还翠微。

屈生却自翠微出,欲走名都怀道术。卜居未忍便沈湘,修辞莫是身曾漆。

藻思如餐婀娜花,翱翔远食琅玕实。神仙之侣不可羁,还待怜才重惜之。

文章被服人尚爱,况乃吐纳生神奇。送君凤皇台畔去,去去逍遥君自知。

()

彼美倾城子,艳色明朝霞。宝钗耀金雀,充耳佩琼珈。

相如既西席,宋玉仍东家。春风起罗袂,琴瑟相交加。

但知良时乐,安睹白璧瑕。托身一失所,百岁徒咨嗟。

()

十年离乱昔同忧,此日成僧忆旧游。每值好秋怜独坐,何人明月共登楼。

旧村到处空青草,故老只今谁白头。閒寺相期不相过,鄱阳余又棹孤舟。

()

我趋仕途三十春,矹矹求友难其人。相逢探取百一二,变几不泯磨功勋。

或言同途行异径,或始卓荦终因循。或临利害失趋向,或走势利遗贱贫。

或面盱睢背忌刻,或口仁义心顽嚚。或名公卿节屠隶,或实盗蹠文孟荀。

澄川倏忽起波浪,平地咫尺生嶙峋。薰莸兰芷逐萧艾,玷颣琼玖俄玞珉。

兹事自古慎所与,倾盖如旧白头新。仲尼评友戒损益,故尝佩服书诸绅。

履中蹈道敢不勉,至愚所恃生逢辰。朝廷基扃要扶助,天子尧舜圣且仁。

焦劳汲汲纳谠议,风宪思得御史真。翰林钜公不识面,误以愚者名上陈。

至和改元秋九月,诏书晓落长淮滨。孤贫自省预台选,无意顾藉家与身。

直期贤用不肖斥,忠邪路判如越秦。频章累疏辨得失,上前往往婴龙鳞。

时吾贯之日联句,玉树欲使蒹葭亲。为怜出处共本末,未始气味殊甘辛。

忠言鲠议不我间,开诚待我逾天伦。螭头连登拜白简,豸角对拱朝紫宸。

雕盘隼击雪霜凛,豺狼奔北穷狐㕙。九重上报不惜死,岂复谗口防狺狺。

避嫌岁满体当去,柬南亟请辞天闉。俞音分得郡印绶,毗陵地与桐庐邻。

颍清淮渌榜舟过,橘黄酒白鲈鱼珍。儿童共游竞嗟赏,闾里故老相欢欣。

皇恩过家许上冢,我辈荣华事欲均。得公长篇三四读,正似观海无涯津。

测量不可何以报,赠公岁久如松筠。

()

曾箴王太尉,亦讽寇莱公。

无端两丞相,有愧一山翁。

()

石塔深巢鸟,砖街曲类蛇。平山立烽堠,小港隐渔槎。

田废多生荻,池湮不沤麻。独存荒鬼殿,未有县官衙。

()

华发扶鸠盼早归,寸心藉可报春晖。承欢岁月皆君赐,五色宫袍绚舞衣。

()

宾客能谈少傅儿,海中仙果得生迟。自今一落人间后,即见新枝压旧枝。

()

洁白清脩立钓滩,云程遥待逐鹏抟。渔翁不识孤高性,漫作沙鸥一样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