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朗读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参考资料:

1、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250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朗读
()

相关作品

季鹰次第赋归来,底用莼鲈苦苦催。顾我已如无用木,从人自笑不然灰。

江湖空有忧时叹,朝野应多济世才。不信子牟存阙意,可能全付与衔杯。

()

世家诚易识,同姓复难忘。诸子高阳俊,令昆大父行。

受书惟孝友,应诏自贤良。无愧公卿长,兼难元季方。

喈音元扈上,丹木峚山阳。风积天池羽,兰滋大国香。

泥金喧赐第,冠玉动名郎。少小升卿字,峥嵘祖德章。

研田逢岁近,璧水衍流长。负局偕樵斧,敲针倦钓璜。

出关为李耳,入市即韩康。元有书千卷,青窥药一囊。

如云鸠杖祝,湛露雉羹尝。驷马初过里,三鳣日到堂。

鲁公从拜后,孔父益循墙。南极衣冠气,崧高日月光。

看花逢甲子,吹律中篪簧。圣果三真授,璚音八会飏。

方诸修桂树,圆海浴扶桑。怪尔鸡窠出,儿孙乳不妨。

()

嫩凉天,西风吹遍郊原。正楼头、一声长笛,泬寥秋气堪怜。

渐芳洲、飘残黄叶,更曲沼、凋尽红莲。秉烛心期,支筇意兴,恰逢丛桂吐华研。

小山畔,凌霜挺秀,翠荫复来圆。还证取、香闻鼻观,无隐真禅。

对清尊、浅斟低咏,待看月影婵娟。近露华、沾衣欲湿,奈蛩语,当户争传。

知道明年,重逢此日,萍踪飘转在谁边。多应向,山程水驿,茸帽控丝鞭。

花如织、盛筵难再,也合潸然。

()

多承携拜令翁前,一尺长眉八十年。忽忆老亲埋土壤,可胜血泪涨青天。

百年欲死成吾恨,千古何心累子贤。每望聪明长不及,此怀还莫老夫偏。

()

嵇康食石髓,安期枣如瓜。虚无不可致,想像生咨嗟。

深谷隐松桂,雨露抽灵芽。名齐金光草,品异仙掌茶。

采采供晨飧,色莹味亦嘉。金膏溢齿颊,五内生云霞。

腥腐一以荡,神明发精华。吾闻古灵仙,饵芝乃升遐。

从兹谢厚味,服尔登云车。

()

邂逅罗浮客,论心卫水傍。红丝劳把赠,青玉烂生光。

偃月窥芸案,涵星动草堂。输他阿环丽,捧立在昭阳。

()

清白关西代不衰,风猷吴下去还思。生平自是无三惑,暮夜何烦有四知。

明主自传青琐钥,举朝争诵皂囊辞。莫谈江汉垂纶叟,十载天容一壑私。

()

早陪枢筦晚持衡,曾与君王致太平。

一代尽宗萧相画,四夷犹服晋公名。

乾坤爽气初秋动,社稷元勋翌日生。

今岁故乡诸父老,寿樽应喜得亲倾。

()

水阑斜靠。细看描花巧。墨点朱唇含浅笑。并向绿波低照。

金丸忽散鸳鸯。可怜未尽柔肠。半日清茶相对,不知几许猜详。

()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