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留人不住

清平乐·留人不住朗读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译文

想留住情郎却无济于事,他酒醉后登上画船,扬帆而去。碧波荡漾的春江中,那船儿一定乘风疾驶,黄莺啼晓之声,会充满他的耳际。

渡口空空荡荡只剩下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从此后休要寄锦书再诉衷情,画楼里的欢娱不过是一场春梦,那山盟海誓毕竟空口无凭。

注释

留人不住: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此处翻用其意。

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此处泛指船只。

锦书:书信的美称。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

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

无凭:靠不住。

参考资料:

1、刘卉宇.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04:第76页

清平乐·留人不住创作背景

  晏殊的去世,门祚的式微,晏几道的境况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他孤高耿介、不愿阿附权势的个性,以致生活的道路不很顺利。所以他的词虽不离伤春悲秋、别怨离愁、相思情苦的内容,但是于情文之间缭绕着一股郁勃而深挚的情思,可以激动人心。这首词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01:第344页

  此词是一首离情词。当是托为妓女送别情之作。送者有意,而别者无情,从送者的角度来写,写尽其痴人痴情。

  “留人不住”四个字将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描绘了出来:一个是再三挽留,一个是去意已决,毫无留恋之情。“醉解兰舟去”,恋人喝醉了,一解开船缆就决绝地走了。“留”而“不住”,又为末两句的怨语做了铺垫。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二句紧承“醉解兰舟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经的风光。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婉转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当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许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决然地离开了她,她也仍旧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见痴情至深。“过尽”两个字,暗示女子与恋人天各一方的事实,含蓄透露出她的忧伤。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情人已经走了很久,不见踪影,但女子依旧站在那里。堤边杨柳青青,枝叶茂盛繁多,千丝万缕,依依有情,它们与女子一起伫立于渡口,安静凝望远方。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所以“枝枝叶叶”含有离情的意思,此处即借杨柳的枝叶来暗示女子黯然的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所表达的感情非常激烈。女子负气道:“以后你不必给我寄信了,反正我们之间那犹如一场春梦的欢会没有留下任何凭证,你的心里也没有我的位置。”“画楼云雨”四个字道出了女子与男子曾经的美好过往,只可惜男子决然绝情。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后,她只有怀着无限的怨恨选择放弃,从特意提及“锦书”可知,女子内心并不想如此决绝,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一个意浅,一个情深,让人一目了然。在结构上,亦是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结尾二句虽似负气怨恨,但正因为爱得执著,才会有如此烦恼,所以更能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总之,此词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一个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晏几道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

晏几道朗读
()

相关作品

六月滇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东寺云生西寺雨。

奇峰吐。水椿断处余霞补。

松炬荧荧宵作午。星回令节传今古。玉伞鸡㙡初荐俎。

荷芰浦。兰舟桂楫喧箫鼓。

()

分付厨人苦见嫌,十脐元有九脐尖。要知其中未必有,输与蛤蜊如蜜甜。

()

阴云解駮朝暾红,黄河直与昆仑通。

不驾鸾凤骖虯龙,径蹑香烟上空中。

吾行忽过日月宫,下视积气青蒙蒙,寒暑不分昼夜同。

嵯峨九关常烈风,凛然萧森变冲融,不悸不眩身如空。

尘沙浩劫环无穷,讵须更觅安期翁!

()

径转桥横水,林深寺据山。钟鱼告阒寂,松竹媚孱颜。

避地欣有托,依僧成暂閒。东归路不隔,片片陇云还。

()

适野自可爱,况逢佳主人。马穿官柳影,衣拂帝城尘。

物外谁知乐,樽前别有春。年华己消歇,历历见松筠。

()

筱丛活得樵夫麦,宋室江山无半壁。数遍鼍更血泪红,飘零又挂瓯江席。

一拳孤屿将沈陆,正气扶天鳌气伏。洪涛百折走厓山,中有包胥万声哭。

当年丞相起义师,将倾之厦谁能支。千艘碇海挽无力,中川落日俱含悲。

德祐二年炎祚否,孤臣心事可知矣。玉带空磨盾鼻烟,黄冠肯照钱塘水。

空同何处攀龙翼,一痛江心颓竹石。断碑七字贯星芒,蜃雾蛟涎不敢蚀。

空山依约来朱鸟,云叠春江愁满抱。宿莽如抽祖逖鞭,断矶莫认田横岛。

我来肃拜瞻公像,社屋牲牢问无恙。只有松枝溜两乔,孤撑犹似冬青样。

卸却蒲帆剪剪风,欲招辽鹤吊孤忠。游人漫蜡登临屐,齿发山阿草最红。

()

南渡先贤迹已稀,萧然华表立山陂,

可曾长吏修祠宇,便恐樵人落树枝。

几度过坟偏下马,向来出蜀只携龟。

自怜日暮天寒客,不到林间读隧碑。

()

众鸟高栖万籁沈,老禅携月过东林。秋霜不染青莲色,想见乾坤太古心。

()

万物当刍狗,海波传警息。己亥夏六月,蹂躏江南北。

官民不知兵,相继自顿踣。延及宛与池,闻风堕疆域。

新安失唇齿,讹言相煽惑。强者思走险,弱者竞逃匿。

我为新安吏,蒿目徒恻恻。七月方上旬,防兵反攻逼。

骁骑薄西城,飞矢流如织。空拳宿城头,有气难吞贼。

海谍七人来,诡辞夸战克。廿三抵郡内,狼狈为鬼蜮。

歼之演武场,观者无人色。相挈避挑衅,半城生荒棘。

叛兵拔营行,所至掠新特。更闻祁门令,邑陷奔屴崱。

万山尽伏莽,民心多反侧。纷纷羽书驰,军情何其亟。

议战苦无兵,议守忧无食。书生何所能,惟有死报国。

()

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

如何桂树许多影,不隔永轮些子光。

自古中秋多苦事,非风即雨断人肠。

醉来不信寒欺酒,露湿杯盘冻作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