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朗读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这是一篇怀乡之作。

  上片直抒乡愁。作者家乡被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自己逃难在外,想起家乡便痛心疾首,黯然神伤。起首以“凭高远望”发端,看到的只是白云茫茫,一片缥缈,对家乡刻苦的思念使他日夜思归,但家乡已为敌人所占,有家难回,白白辜负了子规殷勤地劝告“不如归去”。当他正在新亭为思乡而凄然流泪时,亭外雨声潇潇,更添悲凉。他把目光转向眼前之景:国破家亡,其恨无穷。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也难流尽家国之恨,语极沉重,情极悲痛,活绘出一个失去家国的流亡者悲怆的形象。

  下片以“遥想”二字发端,写自己的思绪又回到了家乡。那里江口依旧,该是到了鸟啼花谢的时候吧?可现在却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怎不令人伤感!“燕子”三句,他想象不懂人间之事而照常回家的燕子,找不到旧巢后,十分疑惑呢喃而语。作者选取典型事物,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蕲州被敌人破坏的情景。语虽平淡却感人至深。“最苦”三句,作者压抑不住痛失家国的愤怒,直接写出蕲州城破的惨状。富庶的蕲州,十万户之多的人口都被杀尽,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里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也是写实,揭露和控诉了金兵惨无人道的罪行。正因为如此,作者由对家乡刻骨的思念,再到对敌的愤怒,最后上升为报仇雪恨的决心和壮志。结尾二句“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是力量、是誓言,也是必胜的信念,二句振起全词,壮志凌云,铿锵有力,是被践踏被蹂者奋起反抗而发出的最强音和最高音。

王澜

王琅,一作琅,字澹子。番禺人。约为明崇祯间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礼函是于雷峰,法名今叶,号开五居士。著有《蛙雨楼稿》、《野樗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

王澜朗读
()

相关作品

阴作官街绿,花催举子黄。

公家有三树,犹带凤池香。

()

青山望不断,一一凤凰飞。驾海双轮古,襟天匹练肥。

鱼因听梵出,鹤为瘗铭归。客坐苔能席,僧房薜自衣。

争潮渔鼓乱,离岸寺钟微。馀兴还能贾,长歌送落晖。

()

石头敲火炙黄羊,边女低歌劝酪浆。醉杀留犁不知夜,鹞儿岭下月如霜。

()

道傍木叶如渥丹,归急不知行路难。青嶂碧溪自唤渡,蹇驴破帽秋风寒。

裹头长须甚德色,肩轻不借有馀力。人间尘土深复深,谨勿重赋招隐吟。

()

万花春老正红酣,不是丛林优钵昙。

山下女郎来问讯,未饶萱草解宜男。

()

碧玉好名倡,夫婿侍中郎。桃花全覆井,金门半隐堂。

时欣一来下,复比双鸳鸯。鸡鸣天尚早,东与定未光。

()

阴阴夏木绕茅庐,曾是先人旧寓居。梁上又来前度燕,箧中空有昔年书。

声音尚想当窗发,杖履犹疑隔户趍。五内此时摧裂甚,诗成满纸泪如珠。

()

到处称为佛,孤峰草作庵。鹿麋床下拜,烟雾口中含。

鍊骨石千杵,随身经一函。相㩦更高望,蓬岛在西南。

()

川末见秋山,浮波一点石。独留万古青,拄破长江白。

我生爱探奇,浩荡寻绝迹。采药步层阿,隋钟到仙宅。

境静云鸟来,崖幽松竹积。何异蓬岛居,地隔红尘色。

吾愿结吾庐,栖迟此岩壁。

()

江源南去永,野渡暂维梢。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自笑无媒者,逢人作解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