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朗读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闵通:悯)

译文

  宋国有个人忧虑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参考资料:

1、《精彩谜语》(中州古籍出版社)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相关作品

娃儿十五得人怜。金雀髻垂肩。已爱盈盈翠袖,更堪小小花钿。江山在眼,宝朋满座,有酒如川。未得芙蓉帐底,且教玳瑁筵前。

()

杨枝巧作腰支弱,不分小桃红入萼。

风光向人但妩媚,客子那知行路恶。

短篷荡漾晴波裹,取次茶深酒薄薄。

所思故人殊未来,悲风为我生绝壑。

尘沙隔年不相见,结邻空记他时约。

相看一字不寄将,剩有新知岂云乐。

眼前俗士败意耳,忆君岁岁空牢落。

炯炯眉目端可思,月照西廓暮云廓。

()

吴邦惮暑如蜂虿,河曲还遭长日晒。

蔗浆金碗赖蠲烦,内托潜阴数为败。

黄昏乍快风吹发,驱拊蚊虻坐明发。

青衫主簿气如云,茂陵无事悲消渴。

茫洋河伯何为者,两涘无因辨牛马。

何生狂梦涸归墟,喉舌汤汤未劳泻。

能来一嗽华池津,七碗清风立有神。

更寻齿下微妙诀,遣君体适仍魂平。

案头白纸如堆雪,人事纷纷日将月。

与君未遇尤四时,利害相磨生内热。

()

多君积学富才贤,文采风流属少年。拙句每成劳属和,苦心无诉赖相怜。

离樽忍醉江头酒,别鹤愁闻月下弦。岁晚有情如见忆,雪中当泛子猷船。

()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

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

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五月似高秋。

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

()

雾磴烟台第几层,孤亭高处许先登。空阶不剪何年草,老树长悬百尺藤。

日午锄禾人语细,云深看竹逸怀增。呼童扫石题新句,应记来游此地曾。

()

筑城于今二十年,我来登之秋凛然。山围溪抱藏万户,西南水声长潺湲。

北郊荡荡为平原,稍广可容千骑盘。东城里许得精舍,仙岩奇巧如倒悬。

摩崖题名纪万历,新亭秀耸嵌其巅。亭名可思思底事,戎首海城留此言。

倚栏总目何所见,惟有飞鸟投穷边。

()

买屋依三阜,开窗对两池。去来谁是主,空锁壁间诗。

()

昔谒西山过里中,谈兵论易气如虹。

若非遇彼负苓者,必是传于坠履翁。

至竟白袍无谄屈,何曾黄策有英雄。

秋风定访蒙斋否,为说冯唐老更穷。

()

左右澄漪小槛前,直堤高筑古平川。十分春水双檐影,

一片秋空两月悬。前岸好山摇细浪,夹门嘉树合晴烟。

坐来暗起江湖思,速问溪翁买钓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