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朗读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译文

整日在借酒浇愁的状态中渡过,一生的努力因没能改变国家的败局而全部成空。古今往来的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再也难找到像刘邦、秦始皇那样的英雄。

少年繁华如梦,如今一一破灭,让人直欲遁入空门,做隐逸之士,可真正要去寻觅夜半禅钟的时候,却只有卷地的西风,严酷的现实,教人无梦可做,无处可托。

注释

身世:平生。酒杯:借酒浇愁。

汉殿:刘邦,代指汉代宫阙;秦宫,秦始皇,代指秦朝宫阙。

梦入:梦境。少年丛,当谓英雄年少种种。

歌舞:身世。

误:没有。

西窗:思念,代指抱负。

卷地: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多指风。代指身世悲凉。

参考资料:

1、辛更儒.辛弃疾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10月:1263-1265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至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作者为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由于感情抑郁不平,时间又悠闲有余,故尔这一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

1、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237-1241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词虽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实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上片怀古,实叹喟今无英雄,秦汉盛世难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梦境再现。《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描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此词当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这首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上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英雄惜英雄的怅然,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是他认为两个英雄豪杰辈出又命运起伏的时代。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但是心中的宏大梦想缺不曾忘却,字里行间中作者为国家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更加让人感慨。

  上阕首句“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有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悲凉、沉郁。“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此处表达出作者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

  下阙:"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后阙是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听不得,只有西风呜咽。虽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现实,实际上作者丝毫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卷地西风“更是突出看当时严酷的现实。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朗读
()

相关作品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

桥边路欲迷,林外山犹见。

长歌扣牛角,不读项羽传。

()

坐忆唐人唱,还惊岁载阴。寒云下幽径,落日到荒林。

遣兴刘伶酒,宣情叔夜琴。湘江归卧处,冉冉亦何心。

()

袅袅东风欺弱柳。碧沼波纹皱。寂寞倚雕栏,呖呖啼莺,几处春光透。

千回百转离人后。更怕春归骤。记得去年间,花下踟蹰,正是愁时候。

()

一秋两得平安报,读罢寒暄喜不胜。花底振衣清似鹤,灯前书字小如蝇。

蜕仙道骨无人识,博士官衔自此升。江上莼鲈好时节,岂无清梦到吴兴。

()

轻鬓丛梳阔扫眉,为嫌风日下楼稀。

画罗金缕难相称,故著寻常淡薄衣。

()

江海今为客,风波失所依。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

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

州县名何在,渔樵事亦违。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萝衣。

熊轼分朝寄,龙韬解贼围。风谣传吏体,云物助兵威。

白雪飘辞律,青春发礼闱。引军横吹动,援翰捷书挥。

草映翻营绿,花临檄羽飞。全吴争转战,狂虏怯知机。

忆昨趋金节,临时废玉徽。俗流应不厌,静者或相讥。

世难慵干谒,时闲喜放归。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

樗散材因弃,交亲迹已稀。独愁看五柳,无事掩双扉。

世累多行路,生涯向钓矶。榜连溪水碧,家羡渚田肥。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悠然独归去,回首望旌旗。

()

旅葵应蔓井。

荒藤已上扉。

寂寂空郊暮。

无复车马归。

潋滟故池水。

苍茫落日晖。

遗爱终何极。

行路独沾衣。

()

侍从违明主,江湖作远臣。心常依日月,年渐老风尘。

赋在休询鵩,文成或感麟。白头吟更苦,垂涕望枫宸。

()

阁前三面山,阁下一溪水。云出戏作霖,却归宿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