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

吊白居易朗读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译文

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注释

吊:哀悼。

缀(zhuì)玉联珠:指写作诗文。

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参考资料:

1、肖占鹏.隋唐五代文艺理论汇编评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1072

2、李乃珍.新编注声唐诗三百首.山东:齐鲁书社,2014:136

吊白居易创作背景

  唐宣宗不仅具有政治才能,也颇为爱好诗歌,他对白居易尤为敬重。但在唐宣宗即位后五个月,即会昌六年八月,七十五岁高龄的白居易不幸溘然长逝,唐宣宗不胜悲悼,以一往深情,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 

参考资料:

1、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1411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叹。诗篇一开始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最早一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应考习作,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岁,到会昌六年(846)逝世,时年七十六。其实,据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及五六岁,便学为诗”,则他的诗歌创作活动尚不止六十年。像他这样很小就从事诗歌创作,一生坚持不懈的诗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历史上不多见。诗中说“六十年”,满含赞叹之意。特别是以珍珠、美玉来比喻他的诗,不仅对他几十年的创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像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伟大诗人,忽然辞世,叫人万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谁教冥路作诗仙?”上一句平平叙起,这一句即以问句承接,其中充满着痛惜的深情,蕴藏着丰富的含义。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老臣的依依不舍之情,自己刚刚即位不久,正要利用万机之暇,来和这位敬仰已久的老诗人切磋诗艺,谁知道竟然来不及见面,就奄然去世了。“谁教”二字,饱含着对突然逝世的惊愕,和对老臣的无限爱惜。另一方面作者也隐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现出对其理解和爱护。

  中间两联,作者从老诗人的思想性格和诗歌成就两方面评价。这一联着重赞扬白居易不计名利、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思想性格。上一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年轻时谒见成名诗人顾况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诗人一生多次遭贬、坎坷终生的情景,他像浮云一样,飘然不定,但又无处不悠然自得,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下一句接着说,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认识到“无为”是自然的规律,以“乐天”为字自勉。“无为”“知足”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极力提倡的思想。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此诗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诗中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历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用“已满行人耳”来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此外,诗中还流露出作者对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伤感,这也是其性格和重视文学家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诗中还反映出作者对白居易文学主张的认同。

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

李忱朗读
()

相关作品

漏痕新长莲花斗,龙池草色连沟柳。忆春还又怯春来,日日春情殢如酒。

小床偷制锦回文,落地针声暗惊手。梦绕梁三白蝶飞,西园鼓子花开后。

()

阖闾葬后十余年,越人发之但空冢。至今虎丘寺法堂,大佛三尊俨然奉。

生时役众人力耗,金精下藏虎上垄。祖龙贪凿更致虎,银池铜棺费太冗。

金玉凫雁翔地中,虚上实下谤詾詾。忽化为寺又千载,法当枯瘦消臃肿。

如何吴人风转侈,厥光如火艳锦拥。万贿毕致先广闽,百技争陈到偶俑。

空令四民闲无职,秉烛来游织疑蛹。駴心荡魄夫为乐,六月不炎走怂恿。

必有饥寒为受之,所好在尽吾其恐。古悃愊吏久不闻,眼中靡靡兹较重。

九州懋迁总货宝,一郡输之无乃勇。谁其作者谁救之,纵使佛来足亦踊。

迁延笑顾应真虎,惟尔不食故不竦。

()

昨上方城道,今来昆水边。河山留战迹,风雨话当年。

地辟民常乐,时平吏欲仙。王乔犹在否,祠树望依然。

()

箕山栖隐处,逸驾接崆峒。孤冢悬云外,芳名落世中。

圣朝犹不仕,潜德更何穷。余亦尘埃客,徒怀高士风。

()

造道元来本不难,工夫只在定中间。阴阳上下常升降,金水周流自返还。

紫府青龙交白虎,玄宫地轴合天关。云收雨散神胎就,男子生儿不等闲。

()

石窗何处见,万仞倚晴虚。积霭迷青琐,残霞动绮疏。

山应列圆峤,宫便接方诸。只有三奔客,时来教隐书。

()

游旧乌衣几俊人,忘年属赏性情真。面城差适闲居乐,近市能安里舍尘。

羁旅乍违莼菜国,览揆欣遇菊花辰。君家佳句聊相赠,已是清明六世民。

()

一榻尘封退食轩,何来徐孺下陈蕃。不辞剡水三冬棹,岂但平原十日尊。

风月有缘分主客,菊松无恙讯田园。苍茫云树天涯别,雪满高衙有寤言。

()

隔溪高士坐危亭,客有栖寻户不扃。花似婵娟邀俗赏,松因磊砢受天刑。

林间密果藏飞鸟,窗外疏梅乱曙星。最是道心能及物,庭阴病鹤长新翎。

()

急雨初收山吐云,清溪曲曲抱烟村。抛书午枕无人唤,归梦真疑雀噪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