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自遣

春宵自遣朗读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译文

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注释

胜:风景优美。遗:忘也。尘事:世俗交际之事。

岁华: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当:对,映照。

任:任凭。

陶然:舒畅快乐的样子。恃:倚赖。

春宵自遣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诗人闲居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写下这首诗以遣怀。

参考资料:

1、(唐)李商隐著.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0-81页

  首联“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神秘的夜幕下,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宁静却不死寂,它有泉声、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它与白日一样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

  尾联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

  这首诗层次分明,围绕诗题层层展开。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竹影风声,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径斜苔荒,在幽境与琴酒间颇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胜”而暂忘“尘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这种“自遣”是所谓举杯浇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朗读
()

相关作品

塞下人家盎盎春,又推余泽及流民。

庆州小范青州富,合作先生社稷身。

()

八字山头雁,武昌江上鱼。

()

冬冬城鼓动,稍稍林鸦去。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

寝斋有单祶,灵药为朝茹。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

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

陇首红旌急,樽前悴幕重。

林端翻远刹,花外转疏钟。

夜寂清机发,春阑别意浓。

如何玉琴韵,并欲在青松。

()

学诗如学禅,大力运龙象。专取沧浪言,所见域寻丈。

()

明主十徵何谢病,烟霞不许作尧臣。

()

人閒花自落,春静鸟还鸣。不觉伤时暮,空似漆园清。

()

望中朵朵芙蓉,凭栏遥指匡庐阜。须眉照水,烟鬟小立,依然消瘦。

问讯山灵,香炉日暖,玉渊云逗。记浔阳夜泊,青衫司马,千嶂月、一杯酒。

吴质病愁都有。正来游、豫章秋柳。云烟梦绕,登临心往,当前肯负。

隔浦招邀,未窥半面,竟成疑窦。叹人间、铸错看花雾里,十当馀九。

()

人道诗豪与酒豪,问心我敢托风骚。三年客路空怀剑,一笑屠门欲放刀。

愿得拈花参正果,悔曾食菜到邪蒿。即今一病犹能起,禅悦非关醉学逃。

()

衣冠江左集群英,南浦仙槎壮远行。作吏风尘归上国,得师文学擅西京。

菁莪载育周多士,礼乐宁惭鲁两生。诏下石渠先论易,好陈交泰弼承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