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镜词

昏镜词朗读

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工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盖贾之意,唯售是念,今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予感之,作《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译文

制镜工陈列十面镜子于商人的柜中。在柜中看上去,只有一枚清澈,九枚都是雾茫茫的。有人说,好坏的区别太大了,制镜工微笑着说:不是每面镜子都不能做到清澈。因为商人的意愿,仅仅是能卖出镜子而已,现在来市集的人,一定是细心周到的挑选,选择与自己容貌相宜者。那清澈的镜子不能掩盖瑕疵,不是面目姣好的人就不能用,故喜昏镜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镜者十难有一。我对此深有感慨,作出了《昏镜词》。

昏镜不是用优质的青铜所制,它模糊不清,光泽已经消失。

容貌丑陋的人往往自欺欺人,说这昏镜竟与其他明镜无异。

在昏镜中既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可以随心想象自己是如何美丽。

陋容者一日照它四五次,自以为漂亮得全城人都倾慕不已。

他用有花纹的锦绣制成这镜带,又用美玉做的匣子来盛放这镜子。

像秦宫宝镜那样的明镜难道不贵重吗?但因它不合心意,反而被陋容者所弃。

注释

贾奁:商人的柜。

皎如:洁白明亮的样子。

良苦(gǔ):好坏。侔(móu):相称。

解颐:微笑。

市:买。

历鉴:一个一个地照。周睐(lài):全部看个遍。

是用:因此。什一:十分之一。

美金:质地好的金属。

瑕疵(xiá cī):毛病。

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琼瑛(qióng yīng):美玉。

秦宫:咸阳宫。这里指咸阳宫的宝镜。

参考资料:

1、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44-147

昏镜词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805年)初,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进行政治革新但失败。宪宗一上台,对革新派人士横加迫害。这首诗便是针对宪即位之初重用宦官佞臣而一再迫害革新派人士的这一系列举动而发的,当作于元和元年(806年)顺宗及王叔文遇害消息并八司马永不量移诏令传到朗州时。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76-478

  此诗以明镜喻贤良,指宪宗弃绝的革新派人士;昏镜喻邪僻,指宪宗亲信的宦官佞臣;那个喜欢昏镜的陋容之人便指宪宗。

  诗前引子记述制镜工匠谈投合人们爱憎好恶心理的生意经,揭示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实:人们挑选镜子,并不讲求镜子质量的优劣,而务在“求与己宜”——选择与自己容貌相宜者,明镜“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故喜昏镜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镜者十难有一。用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实来比况君主用人,即是说君主用人,同人们挑选镜子一样,亦在“求与己宜”,因而,贤良之才不遇英明之君,便不合而遭弃置。用意在为革新派人士辩冤,说他们遭贬被杀,并不是他们真有什么罪,而在于宪宗不是英明之君,是宪宗的爱憎好恶所至。引子重在阐明明镜何以遭弃置,为革新派人士辩冤,诗则重在揭示昏镜何以受重视,讽刺宪宗君臣。诗的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快,意旨明白易了。

  头二句写昏镜的制作材料和透明度差,徒有镜子之形而无镜子之实,揭示其丑陋本质。古时镜子以精铜磨制而成,“美金”即指精铜。“非美金”,是说镜子本要用“美金”——精铜制成,而昏镜则不然。“丧其晶”,是说制镜本要讲求晶莹明亮,透明度高,而“非美金”制成的昏镜则丧失了这个特征。二语仅用否定修辞手段,便构成美丑的强烈对比,造语简练之极而表现效果鲜明突出,颇为精妙。“漠然”,形容昏镜暗淡的样子。

  三四句揭露喜欢昏镜的人的丑陋本质。“陋容”写其客观容貌丑陋,“自欺”写其主观心理丑陋:二陋合一,于是喜欢昏镜,说昏镜同明镜一样明亮。诗人非常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和精练。喜爱昏镜的是陋容之人,但陋容之人并非都喜爱昏镜,仅是其中有“自欺”心理者喜爱,着一“多”字,即把这种区分和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并突出了其表现的重心——“自欺”,精练准确之至,相当考究。“他镜”,指“美金”制成的明镜。

  五六七八句写昏镜使陋容之人的“自欺”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瑕疵既不见”,隐瞒其陋,不见真容;于是“妍态随意生”,自以为美貌无瑕,称心如意;于是“一日四五照”,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于是“自言美倾城”,自诩天下第一美人舍我莫属。这四句极尽幽默讽刺之能事,言词尖刻,意境生动,把陋容之人面对昏镜的“自欺”表演和得意心理描写得维妙维肖,讽刺得淋漓尽致。“随意生”三字新奇而意味深长,是诗人刻意所为的篇中传神之笔。

  九十两句承前说,昏镜即使陋容之人的“自欺”心理得到充分满足,于是得到陋容之人的爱重:用绣花带子装饰它,用美玉匣子盛放它。以上十句咏昏镜,极力挖掘昏镜受爱重的原因,以揭露和讽刺喜爱昏镜的人。末两句概括题旨,暗示写作的目的。陋容之人喜昏镜而弃明镜,在于“适”与“非适”,“适”则受爱重,“非适”则被轻视,“非适乃为轻”,就二者言,概括出一篇主旨。“秦宫”,指明镜,传说秦始皇宫中有面方镜,能照见人的脏腑,辨别人心忠奸(见《西京杂记》卷三),这里用这个典故极写明镜贵重,并用反诘语气加以强调,把“适”与“非适”的题旨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两句写得感慨至深,孤愤之情溢于言表,颇能见出作者以明镜自比(包括革新人士)的寄托之意,与秦始皇爱宝镜的典故联系,暗示出作品的现实寓意——针对亲信宦官佞臣而迫害革新人士的唐宪宗而发。又唐太宗曾论魏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刘禹锡这首诗的立意显然受此启发。太宗曾为秦王,用“秦宫”颇切太宗此事,是双关语(刘禹锡长于此道),谴责宪宗不肖,喜昏弃明,违背祖训,实是妙绝。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朗读
()

相关作品

真是瑶台月下仙,徐熙落墨若为传。输他巧思红裳女,写出幽姿意宛然。

()

金翰振晓近天威,玉于循琼书影迟。

曾上大裘头上看,暧然可爱是冬曦。

()

回首高斋翳绿苔,大江晴望海云开。言将德耀居吴苑,不学灵均放楚台。

一叶乍从兰浦过,四松先傍草堂栽。抽毫试觅平原叟,曾寄双鱼到越来。

()

弹筝峡东有胡尘,天子择日拜将军。蓬莱殿前赐六纛,

还领禁兵为部曲。当朝受诏不辞家,夜向咸阳原上宿。

战车彭彭旌旗动,三十六军齐上陇。陇头战胜夜亦行,

分兵处处收旧城。胡儿杀尽阴碛暮,扰扰唯有牛羊声。

边人亲戚曾战没,今逐官军收旧骨。碛西行见万里空,

幕府独奏将军功。

()

身后身前总杳然,青山何便是前缘。但知溪上能消酒,肯信花开又一年。

()

四十宜未老,年年添鬓丝。直教随牒去,也是挂冠时。

台阁多新赋,山林有逸诗。悠然一尊酒,满酌不须辞。

()

开岁常怀湖上游,干戈阻绝未能酬。水光山色依然好,红叶青松不奈秋。

驱寇曾闻当日喜,渔歌犹有昔时愁。独怜鸥鸟沙汀上,来往翻飞得自由。

()

嫌如绛灌阻长沙,不惜伾文占禁衙。霜鬓雪眉忧国瘦,委蛇中度激昂差。

()
<p>於赫圆宰,视听自民。</p><p>惟圣能飨,非德莫亲。</p><p>乃眷炎宋,受命以仁。</p><p>十月三叶,涵每毓春。</p><p>德厚流光,施及吾君。</p><p>历数有归,兆协大横。</p><p>性笃孝薛,天纵睿神。</p><p>思皇帝统,积累艰勤。</p><p>譬彼菑田,</p><p>是播是耘。遗大朕躬,</p><p>曷其敢宁。嗣训九年,</p><p>端拱严宸。权纲复归,</p><p>如日宣精。奸险投荒,</p><p>耆哲扬廷。与物便始,</p><p>三载惟寅。宗祀戒期,</p><p>历吉中辛。孚号万方,</p><p>以肃先庚。饬我玉幣,</p><p>洁我粢盛。秋霖淫泆,</p><p>俄浃六旬。法宫祗惧,</p><p>虔祈百灵。炉沉未烬,</p><p>如谷应声。飚籁号起,</p><p>雾侵敛昏。凡百执事,</p><p>肄习彬彬。戊辰斋居,</p><p>弥竭精纯。昧旦盛且,</p><p>天仗肃陈。爰趋殊庭,</p><p>溯瞻九闳。眷我道祖,</p><p>凝神窈冥。浚发灵源,</p><p>流福无垠。旋跸清庙,</p><p>感恻蒿焄。端冕对越,</p><p>秉心著存。暨入祢室,</p><p>有涕其零。僾若有见,</p><p>忾如有闻。景续陆离,</p><p>瑞霭轮囷。乃备法驾,</p><p>玉軑金轮。苍龙载驱,</p><p>和鸾锵鸣。黄纛晅书,</p><p>翠蕤梢云。还复斋寝,</p><p>以须肇禋。重屋启邃,</p><p>入牖徹扃。秸席纯敷,</p><p>蜡炬交荧。金石森列,</p><p>豆笾芯芬。有雨其雱,</p><p>激电震霆。先事以戒,</p><p>升奠而停。皇心益祗,</p><p>惕若持盈。上帝降鉴,</p><p>富媪式凭。二后严配,</p><p>五帝侍轩。陛级陟降,</p><p>食饮乐欣。礼仪既备,</p><p>廷列九宾。宣旨辍贺,</p><p>免御端门。天降威灵,</p><p>宁不震惊。省咎宸扆,</p><p>肆眚八纮。相古肆祀,</p><p>酒癣牡骍。吒物荐忱,</p><p>惟协这馨。玉带之图,</p><p>奉高所营。盖第圜水,</p><p>入自昆仑。辩说蹖驳,</p><p>舛厥本源。若稽皇佑,</p><p>裁自帝尊。合祛参侑,</p><p>不渎不烦。维时春和,</p><p>穆穆迓衡。尚劳圣虑,</p><p>抑加鸿名。制诏辠己,</p><p>千古日星。其在於今,</p><p>履运艰屯。胫躔错度,</p><p>水旱存臻。寇盗虔刘,</p><p>公私窭贫。国论轇轕,</p><p>政条放纷。所宜急急,</p><p>补坏支倾。皇帝明哲,</p><p>问学日新。夔夔翼翼,</p><p>是究是询。广内九重,</p><p>方丈八珍。采翠眩转,</p><p>尊罍溢醇。皇情泊然,</p><p>尧采若颦。沓来封章,</p><p>敷列典坟。旰不遑食,</p><p>坐或达晨。虽躬其劬,</p><p>未凝劂勋。因飨而思,</p><p>咎证之频。天诱帝衷,</p><p>跻之乾游。天启神断,</p><p>旋乾转坤。抵龟蔽志,</p><p>昒号列绅。若古有训,</p><p>股肱惟恐人,进退以礼,</p><p>艰哉选抡。匪余则私,</p><p>弛弛必更。皤皤一老,</p><p>为世重
()

红叶落火龙褪甲,青松枯怪蟒张牙。可咏题,堪描画,喜觥筹席上交杂。答

剌苏频斟入礼厮麻,不醉呵休扶上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