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朗读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译文

自古人生就有死,谁能长寿命不亡?

竟有不死也不老,命活万岁也平常。

赤泉之水供我饮,员丘之树我当粮。

日月星辰同我游,哪能很快把命丧!

注释

灵长:与神灵一般长久。

方:当。三辰:指日、月、星。

考:老。渠:同“遽”,忽然。

  此诗实际上是组诗的前后两大部分的一个转折点。诗借《海外南经》、《大荒南经》以及郭璞注中有关“不死之民”“不死国”之神话传说,渲染神话世界里长生不死之乐,“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不死之民超越生死,与日月星辰相交往的自由生活,亦真亦幻。但诗人所借以表现的,是他在人间世所感受到的美好之物无法长存的深刻失落。而组诗从这一首开始,亦从理想转入现实,从借美丽神话所抒发的对理想政治社会的向往,进入到对晋宋之际某些隐秘的政治历史事件的揭露及对统治者恶行的批判。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朗读
()

相关作品

守灵芽,搬瑞果。七宝金莲,应结长生果。无作无为成道果。出离凡笼,决证真仙果。老来修,难成果。透漏真元,败坏只园果。拍手空回没因果。譬似无常,速炼全真果。

()

盟主风骚上将坛,朋簪频盍笋皮冠。逍遥岂待培鹏背,造化奚为弄鼠肝。

别意去随江水尽,无心出作岫云看。掉头巢父归应早,东海珊瑚拂钓竿。

()

凉丝疏柳条,秋满石阑桥。

吴越兴亡事,晨昏来去潮。

云开天日近,水接海山遥。

望到西陵渡,风帆影自飘。

()

衣上大梁雪,门前武昌车。

使君行有期,将逢鸟隼旟。

车动自轣辘,旟轻自舒舒。

去都越千里,城在江上居。

黄鹤有高楼,楼头挂蟾蜍。

下见鹦鹉洲,葭茁可以菹。

为吊祢处士,沉踪异三闾。

忆昔我仲父,五马立踌躇。

愿君访旧迹,因报八行书。

()

寂寂复寥寥,寒灯挂环堵。

犬吠何处村,虫喧今夜雨。

()

念尔频惊梦,欣逢返旧林。艰危身尚在,去住感何深。

花鸟归人赋,渔樵倦客心。可能移雪棹,乘兴泛山阴。

()

寒暄倏代序,日月递盈缺。黄鸟鸣北林,芳华恣欣悦。

暄飙荡愁心,轻霜变华发。南园桃李树,累累多结实。

嗟我兰蕙花,芳馨坐销歇。涉江复何慕,揽佩不忍结。

百草非不芳,庭树日萧瑟。感物增惋伤,沈忧转凄咽。

()

望阙心雄百万兵,乘风破浪不留停。浈江江口逢渔父,一个鲜鱼米一升。

()

惠山泉水虎丘茶,相去柴门路不赊。

经岁故人书断绝,夕阳林外即天涯。

()

寒雀萧萧冻不喧,背人缘底过颓垣。似矜玉粒堪充饱,啄破霜包无乃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