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平江百花洲

泊平江百花洲朗读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译文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

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

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

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注释

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王程: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泊平江百花洲创作背景

  作于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杨万里在年初伴送金国贺正旦使北返,行船至平江停泊在百花洲时,感慨自己一生漂泊,写诗抒怀。

参考资料:

1、[宋]杨万里著.杨万里集:三晋出版社,2008:96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1154(绍兴二十年)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杨万里朗读
()

相关作品

桑城连盗贼,国楮断新颁。只少材充制,非关上有悭。

人情无用旧,世事渐成艰。陛下明如日,更张一铸山。

()

不见东山月露香。姚家借得小芬芳。乱莺随趁过宫墙。

香珀碾花娇有意,绿茸绣叶涩无光。御封春酒几时尝。

()

昔侍琼花宴,回头二纪馀。

嵇康作书懒,魏勃扫门疏。

尚意开黄阁,安知尾素车。

萧然旋马第,人指相君居。

()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

诗思江春下峡涛,元龙久已自人豪。能令嵾岭云为壮,忽忆峨眉雪转高。

地远争传司马难,时清厌续左徒骚。怀中小草君应识,岂有幽芳答汉皋。

()

屋头松桧与山齐,屋外飞泉落小溪。野老相逢多款曲,杖藜时过石桥西。

()

妾命薄,妾命薄,耶娘教妾学歌曲。歌曲学成学琵琶,大弦小弦弹落续。

妾命薄,妾命薄,耶娘教妾学演剧。演剧学成冠梨园,引动翩翩年少客。

客见倾心,如马求林。耶娘居奇货,身价逾万金。不管萧郎成陌路,但觉侯门一入似海深。

王嫱嫁单于,雅与素愿殊。但得一枝借,聊胜辱泥涂。

老天老天胡不佑,又使风云陡变,团栾明月影模糊。

吁嗟乎,杨家女儿何数奇,玉环罗袜遗马嵬。君王掩面尚救不得死,何论尚书阁老天潢支。

玉环死,陈玄礼,妾今去,赵御史。御史为国当直言,但言十万寿金良足矣。

事有甚,画眉何必及翠喜。胡不闻,君家飞燕入汉宫,啄尽皇孙与皇子,为问奴奴可有此。

妾来公子乐,妾去公子哭,万事美中有不足。妾劝公子莫过伤,有人含笑对镜著花黄。

妾不怨人怨月老,天上飞升胡太早。三生有约缓缓行,未必坠入轮回道。

美人计,空用了,天下事大妾事小。富贵浮云幻,一场春梦醒。

崎岖世路今番信,人生何事枉劳形。自怜还自笑,笑妾女优伶。

花开姊妹千万朵,问谁似妾姓氏达帝听。重理旧时弦,低唱懊侬曲。

得配韩蕲王,千古梁红玉。妾亦同是青楼人,胡竟随风复漂泊。

漂泊不禁风,伤哉真命薄。

()

茅店在山下,檥舟茅店边。

钟鸣何处寺,日落满溪船。

欹枕雁初到,离家月又圆。

向来曾过此,夜泊石门前。

()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