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早春

城东早春朗读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注释

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23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2-303

3、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5

4、麦晖.“莫待上林花似锦”——读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决策与信息,1999,12

城东早春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份难以考证。从诗的第三句看,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杨巨源曾在长安任职多年,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当是他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参考资料:

1、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5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38-739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杨巨源朗读
()

相关作品

卢橘杨梅乃尔甜,肯容迁谪到眉尖。因行采药非无得,取足看山未害廉。

辨谤若为家一喙,著书不直字三缣。老师补处吾何敢,政为宗风不敢谦。

()

韵高格妙。不数闲花草。向晚小梳妆,换一套、新衣始了。横钗整鬓,倚醉唱清词,房户静,酒杯深,帘幕明残照。

扬州一梦,未尽还惊觉。自恁在心头,拈不出、何时是了。吴霜点鬓,春色老刘郎,云路远,晚溪横,谁见桃花笑。

()

忆昔都城值岁除,高楼张烛戏呼卢。

久依净社参尊宿,难向新丰认酒徒。

天子未知工草赋,邻人或倩写桃符。

夜寒别有穷生活,点勘离骚拥地炉。

()

㕮咀初成药,咿哑半掩扉。病知身健乐,闲觉宦游非。

小涧看猿饮,枯筇拥鹤归。今朝更堪喜,书札得淮淝。

()

汉江非远窜,庐岳此经行。陟险凭云气,寻幽认水声。

香炉时隐现,石镜昼阴晴。缀壑青莲净,悬崖秀瀑明。

烟霞一投迹,松桂乃遗荣。雅抱丘中想,犹迷物外情。

将从逋客谢,徒愧昔贤名。今夜东林月,寥寥猿鹤惊。

()

门外青山拂翠烟,野堂人事总萧然。案头旧典两三帙,囊里新诗四五联。

克念不妨能作圣,怠荒何日可希贤。括囊夙有遗经训,何苦名缰万里牵。

()

遗构临江是。带沧波、脂痕碧沁,露桃红地。细雨黄昏飘断绠,滴尽冰蜍清泚。

剔苍藓、南朝零字。一片高梧银瓶冻,问龙鸾、沈恨今何世。

秋镜老,素澜起。

一泓谁浸愁滋味。遣鬘天、珠幡密护,织绡泉底。

凝白雕阑沈香换,那问鸳鸯锦砌。算常帮、游春镫市。

冷濯尘缁凌波影,照娉婷、翻怕花容悴。残月唱,付沟水。

()

听莺斜巷,试骢软陌,到花前半晌东风尽。烟月昏黄,画一带欢场离恨。

个中人可怜双鬓。蛮斋春睡,香湖秋泛,引吟魂梦禅天近。

写怨抽恩,莫轻为寻常脂粉。是君家玉田身分。

()

佳辰人物本难俱,事事虽非景不殊。君既悼亡应感旧,细看那复嗅茱萸。

()

论石如论玉,贵德不贵名。

形似偶尔同,未妨聊置评。

呜呼禹甸破,土贡久莫并。

问公安取此,万里随南征。

向来四方游,束书与俱擎。

愧彼钱马癖,寄我山林盟。

风流蕲州守,夙有能诗声。

见之谥以芝,用意真不轻。

谓公许器质,一再临专城。

宜为斋房秀,作瑞于圣明。

未应如商山,寂寞身中清。

须公力勉旃,石亦当与荣。

念我匪能赋,徵索见公情。

又惟此必诗,落笔空汗生。

传闻南池上,有石来自英。

我虽未识面,想像犹弟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