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宫怀古

春草宫怀古朗读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它的故址在江苏省江都县境内。宫以春草命名,可见此地春色芳草之浓盛。此诗也正是从芳草春色入笔,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

  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在首句发出“君王不可见”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昔日豪华的楼台亭阁早已不见,唯有茂盛的“芳草”在“旧宫”废墟中迎着春日疯长着,“芳草”是作者在诗中展示的最显著最明亮的可见物,这是紧扣诗题“春草宫”而来的,“芳草”二字不仅仅形象地展示出昔日“春草宫”今貌,而且也十分巧妙地把伤今怀古的主题自然顺畅地引入了自然的法规和历史的法则序列中。“春草宫”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废殿遗墟,但一年一度草木枯荣,春色依然浓烈地妆扮着这里。

  “罗裙色”是从第二句中的“芳草”联想而引出来的,“芳草”在春色中的艳丽和花枝招展,自然使人想起昔日这里宫妃罗裙颜色,“犹带”从语法上来看把“芳草”与“罗裙”进行了自然地承上启下式的连接,而更主要的是把读者的思路从眼前所见之景物而一下子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去,从诗意上紧紧地扣住了“怀古”的诗题,结句“青青向楚人”,又从历史的回顾中回到眼前“青青”的“芳草”,春回人间青青的芳草随意根植生长在楚地,它的心意还是向着“楚人”的。昔日春草宫所在的江都古为东楚地,所以诗人把这里的人称为“楚人”,这自然是从“怀古”的角度,把笔锋扩展得很远,伸到历史的深层中去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自然历史前进的轨迹是向着人民心愿的。诗人在这里把“青青”的“芳草”拟人化,是为请出这里的自然景物作证来阐明历史前进的严峻轨迹。年年春意宛然,而惟不见当年的隋炀帝,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也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刘长卿朗读
()

相关作品

独占龙冈部,深持虎节居。尽心敷吏术,含笑掩兵书。

礼饰华缨重,才牵雅制馀。茂阴延驿路,温液逗官渠。

南亩行春罢,西楼待客初。瓮头开绿蚁,砧下落红鱼。

牧伯风流足,輶轩若涩虚。今宵铃阁内,醉舞复何如。

()

忽闻天末雁声悲,况是尊前送客时。白发尚怀江海梦,青山空负薜萝期。

马经剑阁晴虹断,帆过巴川夜月迟。夔府城头应吊古,寒云漠漠草离离。

()

有形本皆幻,聊与影相从。于兹未能忘,更欲求其同。

我神夫岂远,故在阿堵中。灵景合内外,逍遥方未终。

()

碧水随时酒,春风著处花。欢娱万国本,富贵五侯家。

金动楼头管,香回日莫车。老夫唯欲睡,儿女莫相誇。

()

秋城寒柝隐霜鼙,银汉中宵望不迷。耿耿正临金阙直,昭昭还似玉绳低。

河山两戒殷星鸟,楼阁千家起曙鸡。万里凿空劳博望,天台原自有丹梯。

()

浪影低翻,葭菼阵雁惊寒起。断肠斜日,危阑且休倚。

灯火倏绕高城,并鞍缓辔归时,野烟凝紫。

软尘里。闲话天涯情味。秋光正无际。旧经江北江南五湖水。

掩映残叶疏林,小山含笑相招,梦中丛桂。

()

羁孤人影依庭砌。寒到耳,边声碎。汉关秦塞路漫漫,问汝离群何地。

哀鸣谁诉,寒栖谁管,明月潮千里。

江皋木脱枫林醉。拆翼处,都沾泪。西池鸳梦让梁温,独饱江湖风味。

鲤鱼波恶,鹰鹯尘涨,又怎生逃避。

()

百草各争芳,兰生讵能那。朅来深谷中,我锄还自荷。

()

数月书斋懒出门,眼看世事但纷纷。

长安岂是无相识,除却西湖但忆君。

()

春雨作风风作雨,城南閒却望春台。人曾有约漫相失,老不待招还自来。

酒兴诗狂难料理,黄莺紫燕莫疑猜。倦飞亭上晴堪赏,分付桃花缓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