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朗读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译文

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王牧要出去游玩了。

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

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

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

注释

吉州:今江西吉安县。使君:古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汀洲:水中小洲。

王孙。本指王家子孙,这里指王牧。

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这里指及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冠年。

文体:文章的体裁风格。弓裘:《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

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倚门愁:谓让父母挂念、担忧。

参考资料:

1、王扬选注.送别诗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09:66

2、(清)乔亿编著.大历诗略 笺释辑评: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03:378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创作背景

  关于王牧这个人的事迹现已难确考。只知道有个王牧曾经担任过考功员外郎,与李嘉祐同时。吉州的王姓刺史有王缜,大历后期在任。这时候李嘉祐在吴越一带闲居。所以这首诗大致是大历后期(774~779年),作者送王牧春日出游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周萧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06月:341

  唐人的送行诗很多。但送行有种种情况,诗的情味也就大不一样。这里是送一个年轻人去探望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又是那里的州官。恰逢时节在初春,正是游历的大好时光。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尽管离别免不了引起依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诗的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谢灵运《悲哉行》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漂母对韩信说过这样的话:“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王牧恰好姓王,所以用在这里更显恰当。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细草绿,时值早春,小草刚刚发芽。古人常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古诗十九首》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一说“细草绿”,惜别之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第二联是对被送者的介绍和赞许。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了。这正是人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不仅如此,王牧承继了家学,擅长诗赋,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四弓裘”,用的是《礼记·学记》的典:“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来便用“弓冶”、“弓裘”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这里既是对王牧的赞许,又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当然,应酬之作中这类词句难免也有溢美之处。

  第三联设想王牧旅途中的见闻。“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这两句描写山野春天雨后的景色。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这才是真正的春天,是身居市朝的人们领略不到的春天的真正的美。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日山野的美,而且写得生机勃勃,清新流丽。前人评论道:“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唐音癸签》卷七引刘辰翁语)

  第四联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嘱咐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全诗清丽流畅,气韵生动,是应酬诗中难得的佳作。沈德潜评论此诗云:“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唐诗别裁》卷十一)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

李嘉祐朗读
()

相关作品

白龙潭古鹊桥虚,取道鸳湖聚戏鱼。那得直逢牛女夕,始教隔巷看停车。

()

公昔新著进士衫,道酣气岸清且髯。

政事堂堂史册载,威仪肃肃民具瞻。

光风回春霭芳草,剩水残山振枯槁。

至今吾乡诸父老,去思剧口谈公好。

当时进士几百人,奔趋衮衮登要津。

时雍所溉圣泽厚,仕宦未有如公贫。

公之家世秉周礼,伯叔兄弟官济济。

饮冰食蘖二十载,浊径终不污清渭。

而今四海乐太平,太平天子尧聪明。

台阁诸老皆老成,岂不与公书大名?鄢城弦歌固非左,达以长官无不可。

故人天上待公来,绣衣白简青骢马。

()

抹利花心晓露,蔷薇萼底温风。洗念六根尘外,忘情一炷烟中。

()

中年豪宕以词行,醉墨淋漓一座倾。

昔竞捧笺求少蕴,今谁沥酒吊耆卿。

戴花起舞生无闷,荐菊为肴死亦清。

愁绝水仙祠畔路,萋萋原草几枯荣。

()

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轻撑入藕花边。

移来谢守岩前坐,疑是容成洞里仙。

茶灶烟遮松际鹤,丝桐声杂树头蝉。

明朝更践弥明约,句拟当年石鼎联。

()

确山风物似齐山,谁着精蓝乱石间。

僧梵四时看紫翠,轩窗终日对孱颜。

暂容借榻松风惬,更欲题诗藓壁悭。

老我还思十年事,飞来峰上晓跻攀。

()

蜀中耆旧今无几,相逢握手堪流涕。

倦游潦倒不还家,旧俗陵迟真委地。

钱荒粟帛贱如土,榷峻茶盐不成市。

诗书乡校变古法,节行故人安近利。

欲归长恐归不得,归去相欢定谁是。

低徊有似羊触藩,眷恋仅同鸡择米。

中山先生昔所爱,南都摄尹私相喜。

穷冬夜长一事无,灯火相従夜深睡。

读书万卷老不废,感寓百篇深有意。

俗吏惟知畏简书,穷途岂意逢君子。

春风归骑忽西顾,平日高谈应且止。

朝骑疋马事朝谒,莫就一床寻梦寐。

犹有城西范蜀公,买地城东种桃李。

花絮飞扬酒满壶,谈笑従容诗百纸。

红尘暗天独不知,白首相看两无愧。

古人避世金马门,何必柴车返田里。

()

蠡道千盘,孤亭在、江心矗峙。寥天阔、四围云水。林翠静从栏槛落,幽峦峭共楼台倚。

数归帆、无数夕阳明,微风起。

襟袖润,空漾里。歌啸发,樽晷底。剔苍苔遗碣,手扪残字。

宝墨苍凉罍旧渺,白波浩荡浮生寄。访灵踪、吾欲结茅庵,从兹始。

()

隔水鹧鸪鸣,一汀香草生。

自怜为客久,谁忍送君行。

后会期何日,归途喜乍晴。

它春科甲上,必欲见题名。

()

偶来林下迳,共酌竹间亭。

积雨添方沼,残花点绿萍。

野阴侵席润,芳气袭人醒。

禽鸟休惊顾,都忘兀尔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