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

天涯朗读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译文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注释

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

天涯: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

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天涯创作背景

  此诗冯浩《玉溪生年谱》编于大中九年(855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在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

参考资料:

1、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0-171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最高花”之所以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非常相似,和李商隐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朗读
()

相关作品

自笑饥肠颇自如。而今日日饱青蔬。休歌食也竟无鱼。

饭后灌园还是福,倦来更饮一杯无。强言安定爱新居。

()

青梅如豆试尝新,脆核虚中未有仁。

勘破收香藏白处,冰肌玉骨是前身。

()

闻道居绵竹,看来幻落花。团团轮北斗,处处种西瓜。

遍地皆祗树,何方不落伽。

()

同洲二帝欲同尊,六客同舟试共论。人定胜天非浪语,相看应不在多言。

()

一麾踰峤几星霜,岁晚乘云觐帝傍。方喜吾丘来春计,又闻翁子去怀章。

百弓别业虽清旷,九尺长身已老苍。原上悲风吹宰树,伤心鸡絮莫携将。

()

世上驱驰祇自纷,芒鞋有路出尘氛。春晴踏遍千郊翠,秋好穿残五岳云。

幽意只同藜杖得,閒踪时趁鹿麋群。侯门珠履三千客,野外谁堪半席分。

()

巨灵手擘丹崖欹,玉龙喷沫冰丝垂。乘风散作千银枝,映日翻惊宝鉴披。

飞泉主人事幽赏,选胜禺阳共俛仰。倚岩特作清音楼,日对雪花大于掌。

漱石何如洗耳高,朗吟端拟扬风骚。竹炉鼎沸知茶熟,一啜诗情定转毫。

()

作牧文公父母州,考亭今又借邦侯。

来莫建山同仰止,去思歙水共长流。

贡茗莫淹千里守,和羹须是百花头。

暇日摩挲厅壁记,昔梁叔子后身周。

()

愁早无端到小斋,问愁谁送与谁媒。残年原未将愁去,不是新年别带来。

()

新晴馀雪日光同,更遣狂花落晚风。结习已空衣不染,何妨天女戏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