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父送人之新安

代父送人之新安朗读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译文

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春风中入们饮遽了饯行的醇酒。

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

注释

之:往,到。

新安:郡名,治所在休宁(今属安徽),后属歙县,唐时改为歙州,宋宣和年问改为徽州。后世称歙州、徽州所辖地区为新安。

津亭:渡口驿亭。

毵(sān):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此形容柳条细长下垂。

酣:饮酒至舒畅的程度。半酣,半醉。

一叶:形容轻舟。

将:作助词,表示动作的开端。

参考资料:

1、张明叶.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09:248

2、胡光舟,周满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40

3、苏者聪.古代妇女诗一百诗:岳麓书社,1984.05:94

4、傅德岷,卢晋.诗词名句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06:323

5、吕海江.幼学古诗画意:吉林美术出版社,1988.02:132

代父送人之新安创作背景

  诗人的父亲陆德蕴,是一位饱学之士,在落花时节送别友人,而诗人陆娟是位才女,出嫁之前深得父亲信任和怜爱。《代父送人之新安》便是诗人陆娟代父亲陆德蕴作的送别诗。

参考资料:

1、朱安群.明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10:484

2、李克淮.诗海探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07:246

  《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行舟图。

  首句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写友人就要登舟出发了。“酒半酣”一扫离别即愁苦的旧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带给人的一种佳妙的境界,且于东风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种欢快气氛。树下站立着行者与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别,彼此酒已半酣。著“东风”二字,关照上句的柳条,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带轻飏,衬托出酒后陶然之态。作者省略前后内容,单取一个视觉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画面。

  第三句已转入舟行江上。描写落花,暗借上句“东风”二字,呈现飞舞之态。“万点落花舟一叶”,“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环绕行人,这实在是一个画面的描摹,色彩斑斓,春意无限。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飞花.无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着父亲的友人,同时也是对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诗歌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长处,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使诗中情味更浓。同时亦有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的意思。

  全诗三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体展示,极富层次感。在这几个层次中,景物、事态、情感交错复叠,直扑读者,显示出绝句独有的词显意深、语近情遥的艺术魅力。

陆娟

陆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弘治时期。松江(今属上海市)人,能诗。华亭陆德蕴(润玉)之女,马龙妻。其父隐居北郭,有高行,曾为明代书画家沈周的老师。 ...

陆娟朗读
()

相关作品

<p>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p><p>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p><p>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p><p>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p><p>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p><p>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p><p>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p><p>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p><p>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p><p>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p><p>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p><p>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p><p>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p><p>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p><p>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p><p>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p><p>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p><p>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p><p>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p><p>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p><p>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p><p>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p><p>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p><p>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p><p>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p><p>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p><p>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p><p>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p><p>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p><p>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p><p>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p><p>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p><p>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p><p>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p><p>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p><p>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p><p>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p><p>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p><p>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p><p>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p><p>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p><p>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p><p>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p><p>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p><p>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p>
()

轻雷轣辘断梅初,残箨纵横过笋余。

饱有期程新买犊,睡无厌足久捐书。

白苹满渚闲挥榜,绿树连村独跨驴。

夏日尽长归亦暮,水边灯火已疏疏。

()

虯枝六尺藤,方屋九寸帽;人间无处著,山水归寄傲。

耳中闻渊明,自我发未燥,高标不可揖,七十忽已到。

明窗置经龛,奥室养丹灶,虽云迫迟暮,要足平昔好。

悠然万念空,快若河卷扫。

寄声幔亭云,行拜散人号。

()

君家晋陵我朱方,君家易知复叹忘。

十年不见兰畹芳,青衫翩翩黄白郎。

我游东南岁月长,江流汹涌山郁苍。

烛龙东来尾鬣狂,鸟抓真人坐高堂。

山中幡刹森戈枪,道场法嗣通衡羌。

大道甚夷车御臧,独不进步谁资粮。

脱身薄领行涧冈,青崖结茅云绕床。

飘摇西堕梁宋旁,至今梦想犹高骧。

矧复约子西城隍,瓦炉梵夹随行装。

形骸土木神远扬,少狂豪气今则亡。

剧谈软语志颇償,模写物象挥锦囊。

樽前坐我烟霭乡,怜君駮踠未著行。

侧身六合悲鹔鹴,即今文学可卜商。

赤刀大训在西房,诏书兴贤利宾王。

重闱共此烛灯光,肥羊细肋蟹著黄。

茭蒲生白晚菘香,落月动影帘帷凉。

夜如何其未卷觞,座间诗阵鹅鹳翔。

卧旗蓄锐岂遽央,我坚孤垒何敢望。

降幡欲挂月似霜,独君一扫可得章。

滔滔笔力抵卞庄,两虎未捽终不忙。

蜘蛛拂面归有祥,便看大榜挂北墙。

南城西寺载肴浆,背城借一犹能张。

()

问水寻山偶自行,瘦筇聊复尽吾情。山禽不识贤东意,尽向花前管送迎。

()

客思荡如何,心知令序过。韶吹先闰□,花信绪风和。

瑶草从谁拾,落英念已多。盈盈双白鸟,著意浴清波。

()

南山深锁翠微宫,寺在山南十里东。祇怪朝来衫袖湿,不知身在翠微中。

()

蕙风杉露共泠泠,三峡寒泉漱玉清。

君到南朝访遗事,柳家双锁旧知名。

()

东风柳线长,

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

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

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

江上早归航。

()

飞塔标龙藏,长桥挂虎溪。五王开壮丽,二梵树菩提。

净土黄金布,香台碧汉齐。经过初地变,徙倚上方迷。

杖底笼清磬,崖间散御题。屡疑穷绀宇,复道出丹梯。

天乐蓬莱近,祗林日月低。水流僧舍下,云起佛堂西。

深愧雕虫技,难同怖鸽栖。慈灯悬广劫,处处得摩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