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除夜朗读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

除夜:即除夕,为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乾坤:天地间。乾,卦名,天;坤:卦名,地。

堂堂:公然。唐·薛能《春日使府寓怀》诗:“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穷:偏僻的。

屠苏:代指新年,古有农历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

挑灯:拨动灯火(古人多用油灯,需要拨动灯芯),点灯。

央:尽,完,结束。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文天祥朗读
()

相关作品

绿杨萧瑟飐秋风,客去门间酒盏空。夜半月明生绮席,不知谁在画楼中。

()

我閒寻胜槩,人自号荒郊。木老含生意,桥迂接水坳。

浴凫归艇集,戏蝶野花梢。汎宅吾宗远,虚劳叹系匏。

()

疾病冲忙百不宜,只今筋力已全衰。长廊广殿风来远,古柳高槐日上迟。

彭泽老人新断酒,辋川居士旧能诗。已怜匹马西归后,更忆扁舟南渡时。

()

滹沱易水接卢沟,千古渔阳说上流。圣王一统开华夏,佳气常朝五凤楼。

()

黄河春草白茫茫,驿使封题粲几行。争问剧辛来自赵,颇传枚乘老游梁。

淮南客赋云为树,汉署鸿归月似霜。莫笑故人甘宦拙,岂容卿秩卧长杨。

()

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

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

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南宫尚为后,东观何其辽。

名数虽云隔,风期幸未遥。今来重馀论,怀此更终朝。

()

衡山西游何时还,暂寄渔蓑水石间。又恐风吹江日残,扁舟打落芦花湾,教儿且筑大云山。

()

何处阳春调,来同此夕歌。地能燕市有,人得楚狂多。

把盏青天坠,题诗紫石磨。一呼去魍魉,词组即江河。

()

车歇泉声热,岩开暑气多。三春看若此,九夏复如何。

绕浪花根苦,寒流北涧和。征尘或一洗,令尔想山阿。

()

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太平直与稽天翠,五岳高标未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