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将愁不去

清平乐·将愁不去朗读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译文

秋意愈浓,心内惆怅愈发挥之不去。成天锁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风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异常。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发出缕缕清香。人们说今天就是重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将愁:长久之愁。将:长久之意。

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重阳:重阳佳节。

凉云:阴凉之云。南朝齐谢朓《七夕赋》:“朱光既夕,凉云始浮。”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9页

清平乐·将愁不去创作背景

  容若的这首词是否为一个女子所做,不得而知。或者这根本就不是容若为任何人写的词,而只是他在重阳之时,想起往昔,感怀往事的作品。

参考资料:

1、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73页

  这首词是重阳节的感怀之作:绵绵清愁挥之不去,无尽的秋色也难以留住。屏风掩映下那深深的庭院,整日愁风冷雨,不曾停歇。好不容易天晴了,菊花吐露出芬芳,听说今天正是重阳节。回望天边那阴云和暮色中的树叶,不由产生无限的思绪。

  与纳兰的这首《清平乐》相似的一首,是晏殊所写的一首《清平乐》,晏殊作为有名的词人,可以说是纳兰的前辈,晏殊那首《清平乐》如下: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的这首小词抒发初秋时节淡淡的哀愁,语言十分有分寸,意境讲究含蓄。同样是抒发内心惆怅,纳兰的《清平乐》就显得更为简单直接一些,说愁便直接写愁,简单明了地道出自己的烦恼。“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愁苦无法挥去,就连美丽的秋色都无法挥去愁闷。此处“将愁”表示长久的愁闷,秋色最是伤人的,因勾寂寥,故而最能引起人们的伤感,因为迟暮。因而能让人们无法释怀。

  在秋色中想挥手赶走哀愁,这无疑是愁上加愁,而纳兰也丝毫不避讳自己对于忧郁的无能为力,他坦然地告诉人们自己真的是“将愁不去”。比起晏殊的含蓄和隐藏,纳兰毫无忌讳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讲出来,丝毫不怕被世人址笑。

  或者正是因为这份坦白。纳兰的词更显得有种直白的魅力,无人能够替代。接下一句是:“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屏风掩映下的庭院,日日风雨,愁云参淡,人在这里,就会被感染。

  纳兰居住的庭院,为何会让他感到哀愁,其实境由心生,所谓的庭院深深,还不是自己内心凄苦,所以,才看什么都显出一副悲凉模样,是谁让纳兰如此哀伤,是住家的女子让纳兰神色清冽地立于窗前,眉头紧锁,无限恨,无限伤。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下片的风格稍显婉转,不再如上片那样晦涩,下片写到天气放晴,菊花绽放,香气扑鼻。然后词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正逢重阳之日。重阳是一个让人伤感的节日。古人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便是重阳,重阳节是个让人思念故人的节日。纳兰身逢重阳,想起往日,必然是感慨万千。今昔往日,多少不同,而今一同从脑海中掠过,那些过往,仿佛还历历在目。

  黄昏正在换取这一天里最后的一抹阳光,暮日下的世界,被覆上了迷离的光芒。黑暗即将到来,带走这一天的明亮,重阳节也很快就会过去。第二天依然是崭新的一天,“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只是在这即将告别白日的时刻,纳兰回首天边的云朵和落木,心头不禁思绪万千。这首重阳节感伤的词,写出了词人深埋心底的忧伤。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朗读
()

相关作品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

人人读医经,知尊黄与岐。

杨子读医经,乃以羲文周孔而为归。

易中有妙义,医中之奥与易相表里。

六十四卦字字是心法,八十一篇篇篇具易理。

神圣工巧莫向外边求,洁净精微只此本心是。

君观恒卦字之文,左心右日合而成。

心体湛然绝纖翳,日新又新常惺惺。

要之医经本自易经出,前圣作之后圣述。

子以医心会易心,三部九候中间有太极。

()

夏至北风至,晚清凉意增。江船逼新月,沙色乱疏灯。

暗桨故相拨,浮阳还自蒸。倚樯看剑气,仍见斗间曾。

()

仙家瑶林天,移来在江国。

谁欤境中人,山立而玉色。

()
<p>皇帝十四载,新元纪嘉熙。</p><p>仲冬戊寅朔,午漏方中时。</p><p>朔风震丘壑,猛籁号枯枝。</p><p>黯如商雪天,四野昏垂垂。</p><p>昼炊烟始息,暝色来庭帷。</p><p>鸡登杙榤立,鸟急林梢栖。</p><p>颇讶南至后,晷度宜舒迟。</p><p>胡为景尚促,疾甚驹隙驰。</p><p>儿童忽走报,日壁无全规。</p><p>仓忙出仰视,如月初蛾眉。</p><p>金乌失焰彩,玉象潜光辉。</p><p>苍天玳瑁色,列宿争依稀。</p><p>老稚相喧呼,伐社沸鼓鼙。</p><p>不知何物怪,掩此清阳晖。</p><p>吾闻阴阳家,日月以历推。</p><p>日迟月行速,赢缩数不齐。</p><p>遇朔必会合,差忒无毫厘。</p><p>气盛或相掩,二曜斯一亏。</p><p>望日日掩月,阳感阴故衰。</p><p>朔日月掩日,阴盛阳乃微。</p><p>又闻玉川子,月蚀曾有诗。</p><p>谓此日月者,天眼生东西。</p><p>两眼不相攻,相食其说非。</p><p>食月乃蟆精,伊慼盖自贻。</p><p>吾观作诗人,志各有所之。</p><p>玉川特寓谏,假此为之辞。</p><p>日月有蟾乌,此事本怪奇。</p><p>况自食其光,安能走而飞。</p><p>书称辰弗集,天象昏且迷。</p><p>则知交相食,此说当勿疑。</p><p>思既得其说,伤心重嗟咨。</p><p>日为众阳宗,万象皆影随。</p><p>今者何不臧,阴精夺炎曦。</p><p>仰空不能救,涕泗纷交颐。</p><p>嗟嗟今之岁,天屡彰其威。</p><p>星文沓示变,雷震洊失宜。</p><p>越在夏五月,郁攸煽京畿。</p><p>六月既望后,月蚀主旱饥。</p><p>今兹复日食,灾异何繁滋。</p><p>天意不虚示,坐井聊管窥。</p><p>即天以论人,日君而月妃。</p><p>关雎哀窈窕,意在贤才思。</p><p>靡曼或盈前,必为物欲移。</p><p>今者日之蚀,或恐由宫闱。</p><p>然而吾君圣,未必耽燕私。</p><p>君象日而尊,臣象月而卑。</p><p>正心在朝廷,昭德可塞违。</p><p>国柄或窃弄,耳目相蔽欺。</p><p>今者日之食,亦恐由群儿。</p><p>然而吾君明,朝岂庸盲痴。</p><p>人主向明治,武力不可隳。</p><p>方今北有敌,负垒惊边陲。</p><p>战士怯不勇,塞马纷骄嘶。</p><p>今者日之食,或由边事危。</p><p>然而吾君武,安肯假彼资。</p><p>重念此三者,急务诚在兹。</p><p>万一或有是,是即变所基。</p><p>应天不以文,减撤徒儿嬉。</p><p>如人丧厥明,必求良药医。</p><p>一片葵藿心,只恐天未知。</p><p>何当排阊阖,碎首彤玉墀。</p><p>一篇痛哭策,历写心伤悲。</p><p>一者何所陈,无逸为元龟。</p><p>暗室屋漏中,肃如对神只。</p><p>愿为楚庄王,规谏从樊姬。</p><p>毋效汉成帝,温柔老昭仪。</p><p>天君必清彻,智烛光发挥。</p><p>如日丽中天,煌煌明作离。</p><p>二者何所陈,用贤登皋夔。</
()

天澄灏气辉银湾,惊鸿未阵点绀寒。

毕逋之孙嗜秽腐,为梁岂无鵷与莺。

暂抛机梭息鞅靷,别久未惬须臾懽。

聚落扰扰集蠛蠓,小智未易镌孱顽。

蓬颗牛羊半馁饫,云路阴渌吒足艰。

增肆益诿褥乃遂,未见仁悯遗私干。

经缜森罗蕴精耀,宁论匹偶胜欺谩。

帝降劂孙责礼币,曷自贷予期追还。

辎軿沓飒倡河鼓,虽异临邛亦疵瘢。

政使流光夜奔迸,寸心尚在狐疑间。

如何东西两相望,蹭次不动光芒攒。

()

相逢驿西路,交深难别离。市桥同水泊,风雨独何之。

江黑一帆没,夜寒孤梦迟。仙踪无处觅,推枕益凄其。

()

醉者常百千,醒者才一二。苟或不自持,醒者亦复醉。

诸君愿正大,政好持善类。庶几纲目张,或可起憔悴。

政事如修明,盗贼亦人尔。无令贾长沙,痛哭至流泪。

()

节序明朝岁已除,青衫犹辱访侨居。预留拙笔聊相赠,点画虽疏意有馀。

()

龙髯凤尾乱飕飕,带雾停风一亩秋。
待取满庭苍翠合,酒尊书案闭门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