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二十二

论诗三十首·二十二朗读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朗读
()

相关作品

荫樾曾依绿满丛,停车犹爱晚林红。砧敲秦塞三更月,帆冷吴江一夜风。

未肯借枝因择地,几曾附木自飞空。岁寒留得贞柯在,好养根荄待化工。

()

同队嬉游一镜塘,往来戏弄碧波光。不知谁洗芸窗砚,吞得胸中墨水香。

()

城外高堂俯碧湾,山如螺黛水如环。

有时鼓棹来寻胜,直到斜阳未欲不。

()

传闻黄阁守,兹地赋长沙。少壮称时杰,功名惜岁华。

岩廊初建刹,宾从亟鸣笳。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

碑残犹堕泪,城古自归鸦。籍籍清风在,怀人谅不遐。

()

华榱胜概实相兼,却笑滕王诧栋帘。

海内一云高出岫,江南列嶂杳平檐。

作霖锡命宜爰立,维石兴歌正具瞻。

寰宇固应同德宇,共期羹鼎试梅盐。

()

身外观身托我成,我初生日汝同生。谓无亦有终无实,假有如无强有名。

夜壁漫随灯惨淡,晓窗偏属镜分明。算来惟与鳏夫称,老去犹堪作伴行。

()

水泛残香不可寻,更堪烟雨锁花心。

祗知赐浴恩波重,未识和戎怨泪深。

()

余凉凛凛兴乘骢,分走郊圻督事功。

照路官仪惊众目,快襟诗思有清风。

隋河杨柳萦天上,魏阙觚棱在梦中。

朝会相逢劳行色,滑稽酬对兴无穷。

()

青松万树竹千竿,苍翠中间别一天。

从此洞天三十七,初头且数碧瑶仙。

()

招唤欲千回。暂得尊前笑口开。万水千山还麽去,悠哉。酒面黄花欲醉谁。
顾影又徘徊。立到斜风细雨吹。见我未衰容易去,还来。不道年年即渐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