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唐代。元好问。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这首诗回顾了宋诗的发展,批评苏黄后学抛弃欧、梅关注现实、平易自然的诗风。宋太祖到仁宗(960-1063)约100年时间里,文坛上总的倾向是承袭晚唐余风,内容单薄,文风华靡。尤以取法李商隐的西昆体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专门模仿李诗的艺术外貌,只注重音节铿锵,辞采精丽,又喜用典故,力图表现才学工力。这种诗风一直到北宋中的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从理论到实践上继韩柳提倡古文进行诗文革新才得以扭转。因此元好问称“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诗人(其诗歌成就及流弊参看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首)。“金陵”是指王安石,王安石也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公之治经尤尚解字,末流务为新奇,浸成穿凿。朝廷患之。诏学者兼用旧传注,·····于是学者皆变所学,至于著书以诋公之学者,且讳称公门人。”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的一些著作被朝廷禁止,不少门人亦讳言是其门人,所以元好问说“讳学金陵犹有说”。但是苏黄后学、江西诗派不注重思想内容,一味求奇求变,连欧阳修、梅尧臣都废而不学,元好问责问批评了这种风气。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
芳节欲云晏,游遨乐相从。高阁照丹霞,飗飗含远风。
寂寥氛氲廓,超忽神虑空。旭日霁皇州,岧峣见两宫。
嵩少多秀色,群山莫与崇。三川浩东注,瀍涧亦来同。
阴阳降大和,宇宙得其中。舟车满川陆,四国靡不通。
旧堵今既葺,庶氓亦已丰。周览思自奋,行当遇时邕。
。。。
。。。
瞻云游子意,锡类大君恩。明发怀乡梦,晨驱远帝阍。
朋情宽别绪,旅况促归魂。出郭成燕粤,登途念隰原。
长羸方永日,星火适当昏。流汗时披体,惊沙日蔽轓。
逶迟周道永,鴥郁北林棔。雾向人烟集,尘随马首奔。
横空皆布烁,弥野尽飞燉。四合东西道,参差南北辕。
下车敦独宿,舍馆欲忘言。郁薁供时食,菽葵备晚餐。
睡思昏默默,鼓角静浑浑。虫唧催更变,鸡鸣破日暾。
披衣神聿诧,言驾志先惛。虔祝凉飙至,私期密盖屯。
聊辞燕冀坟,乃历鲁齐藩。炎帝光初遏,睡龙气乍喷。
殷雷惊起侧,骤雨快倾盆。沾足能清曀,披襟可濯烦。
依人迎柳绪,娇路叠芳墩。恣取千峰翠,孤闻一水湲。
迷筠穿得路,垂枣弱披垣。云与山呼吸,风依谷吐吞。
管台荒不理,孟庙宇重尊。碑纪歼妖处,观盈戮叛墦。
萧条循兖界,迤逦渡河源。怪激如呼怒,淤衡若鼓喷。
一望皆活发,万里尽混湓。城版侵鱼鳖,民居傍鹿猿。
怡观虽浩浩,率浒尚沄沄。忽见庄鱼乐,还悲我马啍。
晨过汤沐邑,夕发祖皇庉。草昧烟云旧,冲疲气色喧。
关山仍阻险,葛驿暂栖跟。屈指三千里,渡江已百村。
凉薰翻碧萏,初露转霜蘋。炎伏辞朱宿,清秋在白门。
乡心疏岁月,归梦绕家园。长啸声何极,孤吟意自论。
。。。
。。。
。。。
飞鸿瞥影回头渺。堪惆怅、两事升平年少。春色半阑珊,况影形相吊。
面目须眉无一是,更剩得、无聊怀抱。壶小。对茶烟禅榻,契结昏晓。
偶尔裙屐追随,借词牌杯酒,涂雕枯槁。问字半亭,虚守太元残草。
海澨红桑经怕看,敢醉心、安期仙枣。休笑。任老去文园,人求遗稿。
。。。
。。。
。。。